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57005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9
《浅析中学外语教学中应渗透文化意识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中学外语教学中应渗透文化意识论文关键词:跨文化意识 文化渗透论文摘要:语言是交际的符号,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文化与交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但真正的交际能力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社会文化能力。因此,英语教学既应该包括英语语言知识教学又应该包括语言文化知识教学。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学生们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
2、屡出现歧义误解,语用失误的现象。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和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尽可能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一、利用课前三分钟,灌输文化意识
3、课前三分钟学生往往还沉浸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休息时的一个小笑话中,无法全身心投入新的学习内容。为了让学生们兴趣盎然,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我把这三分钟交给学生。每天课前请两位学生把他们搜集到的体现中西方价值观念,包括这些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艺术、科技等,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这样做不仅增长知识,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关注。现在学生们不再满足课堂上所学的,都会自觉地去搜寻,接触、了解并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这样,他们在拓宽视野的同时学英语的兴趣也与日俱增。二、结合教材内容,渗透文化意识《初中英语新
4、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地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资料研究表明,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都有充分反映,因此,在教学中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文化渗透:(一)词汇中的文化渗透。在我们认为最平淡的词汇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教学的空间。词汇本身的产生、消亡和新陈代谢,提供了有关文化发展的信息。同时,文化
5、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文化意识也会影响词汇的意义。例如,在讲授初一Unit3Topic2otherdo?时,我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FatherandmotherIloveyou.然后让学生将这句话的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提炼出来,学生很自然地组成了family这个单词。我告诉他们,在很久以前,人们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都要说一句FatherandmotherIloveyou·以表示对圣主的感谢。后来,人们用这句话的每个单词的首字母组合成了family一词来代表这句话,这就是family一词的来历。孩子们听了之后感觉很新鲜,就很快记住了。(二)语法中的文化渗
6、透。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各自语言的语法上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记。因为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是由思想反映现实的角度以及人们思维方式决定的,它也属于文化之列。例如,汉语语法关系主要靠次序和语意关系来表达,多重意而轻形。而英语则注重句子结构和逻辑的合理,注重以形统意。在讲时间和地点时,中国人习惯是从大时间、大地点到小时间、小地点,而西方人士则正好相反。因此,教师只有通过语法中的文化渗透等形式,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加深对英语句子结构的理解,排除母语干扰,提高表达的准确性。(三)语用中的文化渗透。语用文化就是语言交际文化,即与人交往时所必须遵循的语用规范。在汉语中,"H
7、oarried?”(结婚了吗?)等这些对个人情况的询问,在中国体现了亲密与关怀,而在西方文化中则属于个人隐私,也触犯了英语中的禁忌。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使学生在交际中避免语用错误,更加得体地运用语言。三、通过课堂活动,融入文化意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以经常动脑来开发学生的智力是最有效的途径,而以活动的形式动脑效果更好。教师一可利用教学艺术,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把所学的内容用多种练习、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大量口语练习中形成能力。使学
8、生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要做到这些,教师们可精心设计,把适当的课题导演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语言情境,让学生比较轻松,自然地达到训练的目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