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42826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调整教学预设,转化生成资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调整教学预设,转化生成资源【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总觉得它俩难以处理: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使“预设”与“生成”共舞?《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那么教师要如何根据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以学生新的思路为基点,调整教学预设,机智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巧妙引导,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下面浅谈自己
2、的几点看法。.L.编辑。【关键词】调整教学;转化生成;资源1多种预设,灵活选择在“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课前注重了预设学生的多种学习行为,预想学生会出现的多种可能,这样就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设计了多种“通道”,为教学预案的动态生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便于在课堂中及时选择预想的方法,灵活地生成。例如我在《圆的周长》的教学过程中,拿出一个用硬纸板剪成的圆片,问:怎样才能知道这个圆片的周长?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说出“绕一绕”和“滚一滚”的方法,并选用一种方法进行操作,去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得出计算圆周长的方法。但在课堂中,学生不仅提到了这两种方法,还提出用计算
3、的方法,即把圆周率乘直径。还好,我在课前已预想到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一方法,在这一环节中,就设计了两种预案:①是对圆周率的探究;②是对同学提出方法的验证。这时,我灵活地选择了第②种预案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处理,既引领学生经历了猜想和验证的过程,又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2直面真实,局部调整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其思维方式是分析性的,然而学生的思维却是随机的、丰富的,再完美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计到全部学生思维的变化。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直面真实的课堂,根据师生交往互动的具体进程,用教学机智对课前预设作局部调整,巧妙地进行生成。例如
4、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内容时,新课伊始,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创造出对称图形来引导学生感悟对称,让学生玩撕纸游戏,引导学生从自己撕出的对称图形中,来认识“对称图形”“对称轴”等概念,并找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课前,没有预设到有学生会撕出长方形或正方形,当展示学生的作品时,学生把自己撕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也展示出来了。这时,就适时地调整了教学预设,因为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称轴,预设时安排在后面的环节中,把这一环节调整到前面来,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巧妙地运用学生提供的教学素材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学生感觉到在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习效果就特别好。3及时补充,点燃思维教师
5、在课前预设时,虽然要预想学生课堂中会出现的多种可能,但学生是一个个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想法,预设再充分,绝不可能考虑到教学生成的全部内容。因此,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内容,虽然教师课前未预设到,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教师要及时地补充,机智地生成。在一次数学课上,我请学生思考这道题:用一根绳子测井台到井水面的深度,把绳对折后垂到井水面,绳子超过井台9米,把绳子三折后垂到井水面,绳子超过井台2米,求绳长。学生读了题目后,有学生对题中的“三折”的意思提出质疑,我在课前没有预设到,学生这么一问,我就及时补充了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这时,课堂上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6、,很多学生纷纷举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31对折再对折,平均分成四份;32平均分成三份;33对折、对折再对折,三次对折,平均分成八份;34在对折的基础上,再折二次,共折三次,平均分成6份;35连折三次,平均分成四份。听了学生这么多的意见,我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来理解“三折”的意思,在这里,正因为有了课堂机智地生成,才凸现了学生的个性,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使课堂因此而丰富、炫目。.L.编辑。4点拨偏差,促进生成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手握的是已知的教材,面对的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课堂生成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内容,有
7、时候这些内容是不够正确的,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比较尴尬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点拨、引导学生的偏差,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成为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后,请学生判断下例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当判断平行四边形时,有一个学生说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班里有很多同学赞同他的观点,教师没有马上指出他的错误,而是引导他找出对称轴,只见他把它先对折一次后,再对折,得到了两个完全重合的多边形,展开后指着中间的一条折痕,告诉大家:这就是它的对称轴。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