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40150
大小:64.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9
《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代性视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代性视野 摘要:近年来,循环经济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词汇、学界集中讨论的焦点话题,但相关讨论大多都停留在经济学、生态科学领域之内,对循环经济与现代性的关系以及其中的技术发展等重要问题言之甚少。笔者认为,循环经济是在当代生态理念指导下的经济运行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价值观和文化观,表现为对现代性模式和现代理性精神的一种反思和超越。 关键词:循环经济;现代性;绿色科技;可持续发展 Abstract:Inrecentyears,circulareconomyhasarousediccircles.Thediscussion,hoainlyi
2、nthefieldofeconomyandecologyyandmodernityandotherproblemssuchastechnologydevelopment.Circulareconomyisaneconomicmodeinthelightofmodernecologyodernmodeandrationalityasaneent,valuesandculture. Keyy;modernity;greentechnology;sustainabledevelopment 随着世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逐渐成为国际
3、社会推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选模式和解决人与自然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最佳途径。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二元张力之间的一个核心环节就是科技的生态化和绿色化。在大科学时代技术创新模式和科技战略体系的建立过程中,“现代性”(modernity)的维度是透视循环经济与绿色科技和谐发展的关键视角。 一、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现代性、全球化和环境运动 循环经济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现代性深入发展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缓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而出现的。简单说,循环经济可以定义为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生态的大系统内,在资源
4、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的发展,从而维系和修复生态系统的新兴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在一种生态理念指导下的经济运行模式,它的出现有着深层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内因。 (一)循环经济是对现代性经济增长模式反思的产物 传统经济模式可以说是现代性内在张力运动的必然结果。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特点是“高消耗、高排放,低循环、低效率”。但由于环境治理成本过高,导致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难以兼顾,现代性经济模式遇到危机。 面对传统生产模式所带来的现代性危机,许多替代性的生产、发展方案已相继被提出,其中最重要
5、的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不只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经济运行模式,还是一种新的发展观、价值观和文化观。 (二)循环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自1985年奥尔多•拉维特提出全球化概念以来,全球化已经作为当今世界活生生的现实呈现于我们面前。吉登斯评价说:“经济全球化是真实的,这与过去存在的类似进程不同,不管它的一些批评者如何评价,它都越来越难以抗拒。”[1]全球化浪潮正冲击着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改变着时代和世界的而貌。 “全球化是政治的、技术的、文化的以及经济的”[2],全球化时代是社会生产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对全球化生态问题和发展问题,国际社会
6、构想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和发展模式。对全球化和现代生产模式的反思构成了循环经济产生的重要前提。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废弃物。 (三)全球性的环境运动和环境思潮为循环经济理论和践行提供了直接依据 西方环境运动早在19世纪初就已零星出现,第一批环保组织率先在英美等国出现。到20世纪初,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发展起来,以吉福德•平肖特(GiffordPinchot)、约翰•缪尔(JohnMair)等人为代表。他们强调自然环境保护
7、的重要性,要求对自然进行有计划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1969年圣•巴巴拉海峡井喷事件以及随后“绿党”的兴起和激进环保组织的出现将环境运动推向了高潮。在环境运动发展起来的同时,各种环境思潮相继产生,以《寂静的春天》为信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生态社会主义和环境伦理学。蓬勃兴起的环境运动从实践层面为环境思潮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直接而深刻的动力,反过来,环境思潮的传播、发展与深化又成为环境运动的理论武器。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作为一种理念的可持续发展被各国广为接受。2002年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