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内部职工参与企业治理结构的意义

试论内部职工参与企业治理结构的意义

ID:26738068

大小:5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9

试论内部职工参与企业治理结构的意义_第1页
试论内部职工参与企业治理结构的意义_第2页
试论内部职工参与企业治理结构的意义_第3页
试论内部职工参与企业治理结构的意义_第4页
试论内部职工参与企业治理结构的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内部职工参与企业治理结构的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内部职工参与企业治理结构的意义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职工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以及我国“内部人控制”的特征的分析,论述了我国职工参与企业治理结构的必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我国职工企业治理结构    内部职工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地位认识    新古典企业理论坚持“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认为股东是企业中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风险主体。据此,股东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企业治理结构应该是股东的一统天下,表决权力的安排也是排它性的,应绝对地集中在股东董事的手中。这种理论观点长期以来受到了许多经济学家尤其是许多非主流经济学家的广泛批评。在

2、此,我们可以通过对股东与企业职工所承担的风险和成本的比较,认识企业内部职工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  职工与股东对企业生产经营后果所承担的风险并不对称。在股票投资风险中,股东主要承担股票市场上的系统风险,较少甚至不承担非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是指受企业生产经营内在因素的影响,其股票价格或收益呈现出的不确定性,包括企业风险、财务风险、变现能力风险和行业风险。这些非系统风险,股东可以通过投资多元化的组合策略予以化解。发达国家投资实践过程表明,手持股票的个股一经达到815种,则非系统风险基本趋近于零。  而作为与劳动手段直接结

3、合的生产要素——企业内部职工,其生产过程具有绝对的排它性。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劳动者只能选择某一特定企业供职。也就是说,企业职工只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其工资收入及生活水平的高低要完全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我国20年以来企业改革的实践证明,企业内部职工直接或间接地承担了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的风险。因此,应当在企业治理结构中为职工提供一个决策的机会。否则,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职工有可能承担更多的生产经营风险。  职工和股东选择企业的方式和成本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作为资本要素的所有者,股东选择企业或经营者的方式

4、比较简单——“用脚投票”:通过股票交易所或柜台交易售出某效益较差企业的股票,再购入某效益较好企业的股票。资产转移的障碍很小,基本上是自由的。究其原因,主要是股东与企业的合约安排实际上是一个开口合约,即资本供给量的多少、时间的长短、供给与中断时点的选择等等,都由合约中的供给方来决定。这种合约安排方式使股东在选择企业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除选择方式比较简单外,股东选择企业的成本也比较低。  但是,职工选择企业的障碍要远比股东高得多。劳动力的价值必须通过其使用价值即劳动来具体体现,企业职工要想重新选择企业就必须以使用价值的空间

5、转移为先决条件,即必须脱离于原供职单位;职工与企业的合约安排实际上是一个默认性合约,其典型特征是期限较长。这说明在合约期内,一旦企业经营不善职工要想退出所在企业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说退出成本过于高昂,职工无不望而却步。我们知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并不具有只有受益者而无受损者的帕累托改进的特征,注定要有人来承受体制改革所产生的某些负面作用。但同时,为保证职工在合约期限内的合法权益,未来的企业制度设计决不能不考虑他们的合法地位。  其实,即使合约期满后职工重新选择企业所付出的代价也远比股东高。在摩擦性失业期间,虽然在

6、一定时期内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但失业者必须承担重新选择企业所发生的机会成本损失;职业间结构性需求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极有可能加大摩擦性失业的延续区间。职工在某一企业供职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或专业化技能,但已沉淀的人力资本越来越表现出强烈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在企业间的转移障碍较高。必须考虑“大自然法则”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默认性合约的供给方变得越来越依赖于合约的买方,再就业难的壁垒大大提高了老龄职工重新选择企业的成本。    我国企业“内部人控制”特征认识    “内部人控制”事实上存在两种典型模式,即

7、东欧式的“内部人控制”和西方式的经营者阶层控制。东欧式的“内部人控制”就是职工和经营者共同拥有企业决策权和剩余索取权。西方式的经营者阶层控制即是英美等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资本所有者投资的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实际上掌握在经营者阶层手中。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明显的遵循着资本主权的逻辑。诚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抓住了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国企改革的成效,关系着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不过,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着眼点始终是怎样改进和完善政府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激励和约束,也就是说从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角

8、度出发构建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具体表现为政府拥有企业经理人员的任免权、控制企业的重大决策、监督经营者的行为等。这是典型的“股东至上主义”的资本主权逻辑在支配着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国有企业最大股东就是政府)。这种“国家股东至上主义”改革逻辑事实上排斥了职工参与企业的人事和经济事务的管理和决策。虽然我国企业也设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及其工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