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我国应对全球产业转移的路径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我国应对全球产业转移的路径

ID:26714792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8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我国应对全球产业转移的路径_第1页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我国应对全球产业转移的路径_第2页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我国应对全球产业转移的路径_第3页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我国应对全球产业转移的路径_第4页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我国应对全球产业转移的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我国应对全球产业转移的路径  摘要:资本逐利性和要素价格均等化诱导世界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周期性转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路径必然选择可持续协调发展,即: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道路,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在有条件的区域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做强做大内源型经济,做优做强外源型经济。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创新战略;产业升级  Abstract:Thecapitalprofitabilityandfactorpricesequalizationpromotetheglobalindustriesto

2、makeperiodictransferintheentvieent,i.e.,thepathisfrommadeinChinatocreatedinChina,self-innovativesystemmainlybasedonenterprisesshouldbeestablishedandperfected,industrialclusterdevelopmentshouldbepromotedattheareasent,inyshouldbeenlargedandconsolidated,meanyshouldbestrengthenedand

3、optimized.  Key.  4.对跨国公司的长期依赖可能使得发展中国家失去经济发展的自主动力。研究表明,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依附于跨国公司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教训就是前车之鉴。近年来,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市场地位不断上升,在一些行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这些也正是我们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所看中的)不断构筑起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以获取较高的垄断利润。而依靠贴牌定制的“中国制造”往往只有1%至2%的利润。这就限制了我国企业进一步升级的空间。  5.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我国制造业大部分技术及关键设备长期依赖

4、进口,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处理得不好,引进的后续工作没有跟上,基本停留在仿制的低层次阶段;绝大部分制造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机制和优秀人才,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原创性技术和产品甚少,自主开发能力薄弱。  6.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轻工纺织制造业、资源加工工业和机械电子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不合理。我国制造业的结构偏轻,装备制造业薄弱,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尚处于最低端的加工组装环节。  7.跨国公司的产业梯度转移还有可能将自然资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的产业移入我国,这会破坏我国的生态环境。  8.制造业企业的

5、规模普遍偏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小而散”,“小而乱”。  9.知识产权保护不力,限制了一些不很依赖劳动和土地的产业扩大投资。  从国家层面看,我国面临着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譬如,印度最近两年就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扩大对外开放。另一方面,随着转移来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多,新的问题也开始出现。譬如,对外出口,这些产品的销售将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限制和反倾销压力;对内销售,这些产品将对国内产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挤出压力等。    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路径转移    当前我国正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正确地处理好环境、资源、人口、社

6、会、经济、自然的关系。要想抓住国际制造业技术和国际资本进入新一轮调整的机遇,必须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巩固制造业的集聚优势,实现从“中国制造”向研发、制造、服务“三位一体”的“中国创造”的路径转变。  1.必须抓住跨国公司新的投资趋势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合性的增长点  一是把跨国公司对中国服务业投资的战略调整新趋势与我国服务业的主动发展结合起来。目前,我国的服务业比重和竞争力较为落后,甚至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正是服务业的落后,导致中国经济在全球分工中处于低价值部分,中国企业处于价值链的低收益环节。而在全球跨国投资总额中,服务业领域是跨国公司投资集中发

7、生的领域,近年来服务业已占到跨国投资总量约60%的份额。加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刘吉高度关注全球并购对我国经济安全影响[J].中国企业家,2005(6):31-39  [3]本杰明·古莫斯(邱建等译).竞争的革命[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4]成娟.论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基于增长极理论的观点[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4).  [5]安德鲁·坎贝尔,凯瑟琳·萨默斯·卢斯编.核心能力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6]唐建军.从制造业看中国工业化数量背后的

8、质量[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4)。  [7]BeerMichaelN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