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099
大小:250.5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7-07-16
《小学三年级第六册美术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三年级第六册美术教案三年级第六册美术课程教学计划 一、 教材分析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美术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美术可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美术可以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有助于培养
2、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这样将会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美术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造型)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设计、应用)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
3、色,表达自己的感受。(欣赏、评述)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综合、探索)三、教学内容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小学三年级第六册美术教案、学习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作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 3、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 4、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感。 5、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大体特征。 6、通过拓印、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手法进行
4、造型活动,了解不同的效果。 7、用各种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描绘、拼贴、等手法进行简单的造型活动。 2、用平面或半立体的形式,将动物与人物等不同类别的形象组合在一件作品中。 3、制作简单的彩塑及脸谱。 4、利用各种材料,如蛋壳、羽毛、废包装盒等,采用撕、刻、卷曲、粘接等基本技法进行制作。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在相关的音乐情境中,欣赏情节性较强的中外美术作品,认识该类美术作品的特点。 2、以调查、汇报的方式,让
5、学生欣赏所在地区有特色的建筑,了解其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功能。 3、欣赏民间年画、传统纹样、中外面具艺术,了解它们的象征和寓意。 4、欣赏画家创作的、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对作品进行简单的分析。 5、举办小型的展览活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收集的美术作品或印刷品。小学三年级第六册美术教案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讨论并选定设计方案,布置美术作业美化教室。 2、根据童话故事或某一情境设计、制作简易木偶、乐器等作品并表演。 3、采用拼贴、简易沙盘等方式设计、制作现在或未来的学校、村庄、公园的地图
6、或模型。 4、设计制作家电、家具等模型,模拟商品交易或布置成家庭室内设计模型,并能作出评价。四、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审美性原则把审美教育作为主线贯串教学全过程,通过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和表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思想性原则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中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3、量力性原则教学内容和方法应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浅显易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4、创造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5、实践性原则联系学生的实际,理论讲述与操
7、作训练相结合,充分使学生眼、手、脑协调并用。6、趣味性原则小学三年级第六册美术教案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7、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间个性的差异,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考虑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的情况,采取一般教育与个别知道相结合的方法。第一课 我们的社区 累计课时数(1-2)教材分析:《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决不仅仅是一
8、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社区的特点,通过观察、记忆、表现、创造社区,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为将来进一步的创造生活奠定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