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01084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8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文化的保护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文化的保护近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改变了广大农村的面貌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整体素质,农民得到了实惠。但在新村建设中也存在忽视农村文化的现象,因此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多形式、多模式的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新农村建设改变了广大农村的面貌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整体素质,农民得到了实惠。但在新村建设中也存在忽视农村文化的现象,突出表现是新建起来的新村
2、、新屋缺乏文化内涵,丧失了广大农村千姿百态的传统建筑风格。 一、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忽视农村文化现象的表现 1.村庄规划设计缺少文化内涵 现在许多老村庄的改造为了把村道搞得笔直,而不顾古树名木、村中古建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甚至把长期自然形成的分散有序的民宅拆掉,集中搬迁到一个新的地方。许多新村场建得像城里的工人宿舍、部队营房的样子,千篇一律,毫无个性。 2.单体设计有全盘西化的倾向 农舍设计没有考虑民俗文化、地方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农村人对房屋的功用要求,基本上是西方建筑样式的复制品。这种房子除了“住”,别无内容。
3、3.不懂得保护山水环境 一些地方,只要有可能,就毫不犹豫地把长满茂密草木的土地,改造成水泥柏油路面。特别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许多人总认为金属、水泥、玻璃才是富有、阔气、现代、文明的象征,而绿色、田野、山林却被认为是“土里土气”。 二、对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的缺乏文化保护的思考 就笔者所见,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的缺乏文化保护的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某个省市,而是全国性的问题。曾经以南方水乡、中原村落和塞外游牧生活为代表的风物各异的中国广大农村,现在几乎被清一色、缺乏个性的水泥建筑所覆盖,而以依顺自然、追求地方个性为审美特点的中
4、国乡村文明,受到严重的冲击。长此以往,势必破坏我国农村的乡土文化,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建筑文化就有丧失的危险。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人们在失去传统建筑文化理念,又没有接受现代人文与美学观念熏陶之时,便出现了建筑观念上的空白。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如建房筑屋一般都是坐北向南,这是根据地理、气候的环境,为避风、采光而做出的选择。如中国客家土楼、陕北窑洞、华北四合院、徽州的白墙黛瓦马头墙等,都是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的差异形成的有代表性的乡土生态建筑模式,都是在周边生态环境共存共生的条件下,各类功能利用自
5、然环境达到完备效果的典范。这都是顺乎自然、注重生态的表现。因此,作为规划设计部门应当结合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战略,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及其当代价值。 三、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保护农村文化的做法 传统的中国是农业社会形态,文化观念与伦理观念都强调对自然倍加呵护。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我们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生态文明。1.要从观念层面充分理解中国乡土建筑的文化内涵 中国是农业文明古国,千百年来孕育了千姿百态的乡土文化
6、。村庄的布局有一种随遇而安、依势延绵的生命性格。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农民素有一种恋家的情结,因而人们不仅注重房子的居住功用,而且將房子与“家”的命运紧密相联。房子的样式,就是“家”的样式,是“规矩”、“修养”的一部分。它不是单纯的一个“器具”,而是对应着、承载着、具体表现着富于人性的“家”。它是农耕文明的体现,是千百年来的农村文化的积淀。我们绝不能买椟还珠,丢掉自身固有的文化内涵。建筑是体,文化是魂,文化没了,就是魂不附体,就像人没有性情、没了性别、没了理念。只有从观念层面上解决生态文明、农村建筑文化的问题,才是长久的治本之
7、策。 2.要从制度和操作层面上着力解决这样几个紧迫的问题 2.1抓好新村规划 一是规划部门着眼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认真搞好农村整体规划。要对农村山、水、田、林、路、电综合考虑,统一规划,整体布局。二是要由有资质的规划部门来搞规划。当前不少农村也搞规划,但很多是不懂规划的人在搞规划,个别镇干部,给农民新村场打打“格子”,或者村干部几个人拉几条“直线”就算是规划。三是各地应有一些硬措施,在新村场建设中保护好农村的古树名木、古建筑以及原生态的地形地貌。这样一来,村道不一定是笔直的,但保护了农村的文化和生态美感。 2.2
8、农村单体设计和建筑应提倡中西结合的建筑样式 近些年来,农村建筑楼房化已是遍地开花,它对节约用地有积极可行一面。但农村楼房建筑不应是“火柴盒”式,应是楼体屋面,中西结合。如南方的客家民居、潮汕民居、徽派建筑等等,其建筑布局和风格是为老百姓所普遍乐意接受的。我们要继承乡土建筑多年形成的一套建筑手段和技术,对原有技术的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