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678531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8
《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神经病变86例临床观察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神经病变86例临床观察周东海,王小强,王海英【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神经病变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治疗组86例,均应用降糖药物、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组应用中药足浴。结果观察组经中药足浴后,皮肤发凉、麻木感、感觉迟钝等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神经病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患者乐于接受。【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足浴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
2、型及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其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是致残的主要原因,由于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西医尚无特异性治疗。为发挥祖国医学优势,我们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中药足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选例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以《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为标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符合《糖尿病临床指南》〔1〕中的诊断标准,且足部无破溃的入选。1.2分组方法采用随机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随机比例为2∶1。1.3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内分泌科2005年1月~2
3、007年8月的住院患者。128例患者中对照组42例,治疗组86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65.2岁,糖尿病史平均14.3年。治疗组中男48例,女38例,平均年龄66.1岁,糖尿病史平均13.9年。1.4治疗方法(1)全身治疗:两组患者采用饮食治疗、药物控制血糖,用维生素B1、弥可保等药营养神经剂及抗凝、改善微循环等对症处理。(2)局部治疗:两组均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药浴箱泡脚,对照组用温水,治疗组用中药。方药:苏木30g,透骨草15g,地龙15g,木瓜20g,鸡血藤30g,路路通15g,白芥子15g,桑枝30g,川芎20g。上方
4、加水煎煮成4000ml,每日1剂,倒入专用袋内,再将袋放置药浴箱预热致所需温度,双足浸泡袋内,药水浸泡踝关节以上10cm,每次30min,每日2次。水温在38℃~40℃为宜,疗程为3周。1.5护理1.5.1健康教育〔2〕护理人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小讲座、个体教育等形式,了解临床表现、分级、自查方法,认识到发展的危害性、可预防性,作到早发现、早治疗。1.5.2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1.5.3中药足浴的护理足浴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足部颜色,询问有无不适。足浴后,以干净的毛巾擦干,观察足部皮肤
5、颜色有无破损,趾甲长的给予修理,穿柔软透气的棉袜〔3〕。1.6观察指标(1)体格检查:①感觉神经功能检查:用128Hz的音叉敲打后置放于患者踝关节处,检查患者对音叉振动的感觉;用棉花捻成细长形状轻轻划过患者皮肤(特别是足底)检查患者的轻触觉,或用单尼龙丝进行触觉半定量检查;让患者平卧闭目回答自己哪一个足趾被拨动或是否感到足趾被拨动,以检查患者的本体感觉;用冷或温热的物体比如金属块或温热的毛巾,放在皮肤上检查患者对冷、热的感觉;用大头针钝端接触皮肤检查患者对针刺感觉。②运动神经功能检查:检查患者四肢活动的灵活性、协调性、步态;查看有无肌肉萎缩
6、;检查膝腱、跟腱反射是否存在。(2)实验室检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流变及肝肾功能等。1.7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浅深感觉、膝腱反射好转或恢复;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浅深感觉、膝腱反射好转;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浅深感觉、膝腱反射无变化。1.8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2结果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表1两组治疗结果比较注:两组比较,P<0.053讨论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以阴虚为本,痰、瘀血为标,痰瘀阻络,不通则痛,故出现肢体疼痛、麻木、感觉迟钝等症状。我们应用的中药具有活血化
7、瘀、化痰通络之功效,可以使瘀血化、痰浊消、络脉通,从而达到很好的疗效。中药在热能作用下通过皮肤孔穴、俞穴使足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抗炎止痛,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和神经病变,能使皮肤发凉、麻木或刺痛,感觉迟钝症状改善。从本研究的观察可以看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常规治疗、中药足浴及有效的足部护理,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足的症状,延缓糖尿病足的发展和干预其进一步恶化,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法操作简单,无痛苦,无副作用,价格低廉,患者乐于接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