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及世界历史发展民族改革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及世界历史发展民族改革

ID:26665832

大小:5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8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及世界历史发展民族改革_第1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及世界历史发展民族改革_第2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及世界历史发展民族改革_第3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及世界历史发展民族改革_第4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及世界历史发展民族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及世界历史发展民族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及世界历史发展民族改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入及其在全球影响的加大,在理论上从世界历史视野角度来阐明它的性质和内容,越来越成为一种必要。然而目前的学术发展似乎与这种要求并不完全适应。一方面,西方学术界关于“中国奇迹”(“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等等)和“中国新自由主义”等问题的争论在某种意义上把总结和反思的方向引向简单幼稚的自由主义理念,国内某些来自经济学以及政治学领域的讨论也使问题漫画化了;另一方面,多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专题的研究,都是强调特色有加,而对其普遍或一般特点认识不足,压抑

2、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视野而使研究陷入被动的“孤立化”局面。这两种理论趋势不仅不利于科学地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扞卫意识形态合法性,甚至因为回应多种否定新中国之错误思潮的无力而加剧了传播上的困难。由于问题重大,需要系统地研究。在本文中,我们将以一些理论问题和相关例子阐明问题的性质及其意义,以期打开一个新的研究开端。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奇迹”中的作用我们3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三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走社会主义道路、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结果,因此,这些成就不仅构成马克思主义中

3、国化的实践支持,并且构成其理论内容的直接来源。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总结和评价改革开放30多年经验过程中,有一种较为流行的做法恰恰是建立在“二个忽视”前提上:第一是不谈社会主义;第二便是否定或故意忽视新中国前30多年的贡献。因此,一些把改革开放成就简单地归结为市场经济的做法自然地把矛盾和问题归结为政府责任,从而进一步鼓吹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这实际上也就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所以,要说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特色,前提之一便是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奇迹”中的作用。我们还是从“二个忽视”开始。在此我们选取一个典型的例子:陈志武。

4、说典型,是因为他集中经济学专业、国外一流大学教育、影响力等流行的权威背景,颇有代表性。陈志武的观点有很多,其中涉及改革开放的核心便是认为:中国近30年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成熟的现代工业技术和自由贸易体系之上的,而这两方面的基础条件在晚清、民国时期都不存在”。“所以,与其说中国经济奇迹是中国人自己的,不如说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结果”。或者,换一种说法,“改革开放”的贡献在于让中国加入了起源于中国之外的世界潮流,让中国搭上了全球化的便车。①考虑到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视角的独特性,以及历史研究需要综合考察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陈志武突出问题的一

5、个方面这一做法并无大碍,问题出在他进行历史比较的“世界潮流”的基本假设上。从论辩的角度说,如果在逻辑上各个国家都能够搭上全球化的便车,那么也就不再需要今天这些经济学家的工作了,也不需要各国政府殚精竭虑以图发展了。因为,斯密早就在《国富论》中描述了那种财富增长的自然顺序,并预言了世界太平的到来。在今天,斯密的文本仍然激发着各种不同的解读,例如阿锐基便基于对斯密的新解来阐明中国的奇迹②。实际上,放宽视野,尽管关于西方世界兴起以及其后的东方社会再造的“奇迹”说一直十分热闹,但主流经济学视野中从来没有奇迹,例如诺思等人对“西方世界兴起”的解

6、释,世界银行对东亚成功的解释。③不过,正是因为世界从来都不是严格地按照理论运行的,它一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便从严格的经济学视角来讲,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发展路径和不同效率,同一个世界之中各个民族国家状况之间的级差,也迫使我们提出这个问题:“奇迹”说之所以流行,其本身便在于斯密式教条,各种奇迹挑战的正是那个不可证伪的斯密悖论,而对“奇迹”的否认只是以更精致的保护来扞卫了那个教条。对于中国来说,问题不只是一般逻辑上的。因为,真正让世人感到“奇迹”的是:这是一个被自由主义经济学预言没有效率的国家,一个注定会失败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它却在全球

7、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创造了资本主义亦无法完成的长期经济增长。这是奇迹的真正含义。这一奇迹当然不会与市场没有关系,在本文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讨论这个问题。但确定无疑的是,如果存在奇迹,便是社会主义的奇迹。并且,与前苏东的垮台相比,这个奇迹尤为突出。在这一点上,德里克的下述强调是十分重要的:“‘北京共识’或中国发展模式都能够在所谓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里找到其渊源,即在全球的层面上所呈现出鲜明的意识形态的特点的进行了近30年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由此便不难理解为什么主流经济学坚持通过市场和自由贸易来擦除中国发展的奇迹性质,勾消改革

8、开放的前提以及前30年新中国为改革开放腾飞所创造的基础。在解释前提和基础这两个问题时,人们往往会自然地提出这个问题:改革难道不就是否定先前的体制,开放不就是回到世界资本主义的怀抱,并由此自然地把建国后前30年的成果和社会主义一笔勾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