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649632
大小:604.85 KB
页数:90页
时间:2018-11-28
《创造社研究chuangzaosheyanjiu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造社研究chuangzaosheyanjiu主讲林荣松●创造社与创造社作家的创作●郭沫若的新诗和史剧创作●郁达夫及其小说创作●郁达夫的编辑实践第六讲创造社作家的创作一、关于创造社□中国新文学影响最大的社团之一□20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代表□以风格独特在五四文坛“异军突起”起迄时间:1921年6月在东京成立,1929年2月为国民党政府查封。主要作家: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基本倾向:为艺术(前期),革命文学(后期)主要特点:主观抒情、浪漫、激进、情绪化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半月刊;《
2、创造月刊》、《文化批判》第六讲创造社作家的创作前期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一支生力军,特别在文学青年中激起强烈共鸣。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以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第六讲创造社作家的创作创造社的理论主张在成仿吾的《新文学之使命》中表现得相当明显: “如果我们把内心的要求
3、作一切文学上创造的原动力,那么艺术与人生便两方面都不能干涉我们,而我们的创作便可以不至为它们的奴隶。” “我想我们的新文学,至少应当有以下的三种使命:1、对于时代的使命。2、对于国语的使命。3、文学本身的使命。”第六讲创造社作家的创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社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工作,表现出“转换方向”的态势,并有新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遂发展为后期创造社。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8年,郭沫若的《英雄树》、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
4、文学》、冯乃超的《艺术与社会生活》、李初梨的《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等文章,要求文学适应革命需要,面向工农大众,作家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对五四文学和鲁迅等作家,进行偏激的批判,由此引起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第六讲创造社作家的创作成仿吾(189~1984)湖南省新化人,早年留学日本。五四运动后与郭沫若等人建立了著名的创造社。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陕北公学校长。1939年奔赴敌后创建华北联合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名誉校长,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中央党校顾问
5、。成仿吾精通德、英、日、法、俄五种语言,三次翻译《共产党宣言》,为准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第六讲创造社作家的创作张资平(1893~1959)1911年赴日留学。1921年参与组织创造社。早期小说多取材于留日生活,带有自叙传色彩。处女作《约檀河之水》(1920)写留日学生韦与日本姑娘芳妹的恋爱,但芳妹的母亲强行拆散了他们。韦无法弥合破碎的心灵,只好向基督忏悔。作品以哀苦之笔抒发了争取自由婚姻不得的愤懑,但在皈依宗教的过程中又削弱了社会批判的锋芒。1922年的《冲积期化石》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其主人公韦
6、鹤鸣也有作家自我的浓重投影。不过后来逐渐转向专写多角恋爱的性爱小说。第六讲创造社作家的创作郑伯奇(1895~1979)《抗争》集的小说和剧作有一定社会意义。《最初之课》借一个留日学生在第一堂课上的遭遇和感受,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侵略性质,能激发起读者爱国感情(参阅闻一多1922年7月29日给友人的信)。虽然只是速写,但出现在反帝作品还不多的1922年颇为可贵。独幕剧《抗争》写热血青年同企图侮辱中国妇女的帝国主义士兵进行搏斗,表现了“五卅”以后人民群众高涨的反帝爱国热情。后来还写有短篇集《打火机》,揭露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下社
7、会面貌的黑暗和下层人民的痛苦。郑伯奇作品大多切实朴素,在创造社成员中显示了一种比较特殊的色调。第六讲创造社作家的创作淦女士(1900~1974)河南唐河人,本名冯沅君。1923年秋开始以淦女士笔名,在《创造季刊》等刊物发表《隔绝》、《旅行》、《慈母》、《隔绝之后》等“自我小说”,1926年结集为《卷葹》。展示了青年人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勇敢反抗,对爱情幸福和自由意志的热烈追求。女主人公隽华“生命可以牺牲,意志自由不可牺牲,不得自由我宁死”的誓言鲜明地传达出五四时代觉醒的呼声。集名“卷葹””——“拔心不死”的草——暗示了这个题旨。
8、鲁迅:“将毅然和传统战斗,而又怕敢毅然和传统战斗,遂不得不复活其‘缠绵悱恻之情’的青年们的真实的写照。”第六讲创造社作家的创作王以仁(1902~1926)浙江天台人。本是文学研究会成员,却自觉学习郁达夫风格。代表作是8万字的《孤雁》,由6篇书信组成,分开来每一封信都是一个独立的短篇,合起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