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640409
大小:166.00 KB
页数:77页
时间:2018-11-28
《最新版_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整理第一章、常用护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手卫生1、一般洗手(一)操作要点1.洗手指征:(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2)无菌操作前后。(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6)处理污染物品后。(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2.洗手要点:(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或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2)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一次性纸巾/毛巾彻底擦干,或者用干手机专业知识分享WORD格式整理干燥手。(3)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闭水龙头。(二
2、)注意事项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代替洗手。外科手消毒专业知识分享WORD格式整理(一)操作要点1.外科手消毒指征:进行外科手术或者其他按外科手术洗手要求的操作之前。2.操作要点:(1)修剪指甲、锉平甲缘,清除指甲下的污垢。(2)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3)取适量皂液或者其他清洗剂按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巾擦干。(4)取适量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前臂和上臂
3、下1/3,至消毒剂干燥。(二)注意事项1.冲洗双手时,避免水溅湿衣裤。2.保持手指朝上,将双手悬空举在胸前,使水由指尖流向肘部,避免倒流。3.使用后的海棉、刷子等,应当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一用一消毒。4.手部皮肤无破损。5.手部不佩带戒指、手镯等饰物。二、无菌技术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一)操作要点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2.检查无菌持物钳包有无破损、潮湿、消毒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及其有效期。3.打开无菌钳包,取出无菌持物钳容器罐置于治疗台面上。4.取放无菌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5.标明打开日期及时间。(二)注意事项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
4、能夹取油纱布。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到物品旁使用。3.使用无菌钳时不能低于腰部。4.打开包后的干镊子罐、持物钳应当4小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法(一)操作要点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2.选择尺码合适的无菌手套检查有无破损潮湿及其有效期。3.洗手必要时去下手表。4.按照无菌技术原则和方法戴无菌手套。专业知识分享WORD格式整理5.双手对合交叉调整手套位置将手套翻边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二)注意事项1.戴手套时应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而戴手套的手则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2.戴手套后如发现破裂,应立即更换。3.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取无菌溶液法(一)
5、操作要点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2.对所使用的无菌溶液进行检查、核对。3.按照无菌技术要求取出无菌溶液。4.手握标签面,先到少量溶液于弯盘内,再由原处倒所需液量于无菌容器内,盖好治疗巾。5.取用后立即塞上橡胶塞,消毒瓶塞边缘。6.记录开瓶日期、时间,已打开的溶液有效使用时间是24小时。(二)注意事项1.不可将无菌物品或非无菌物品伸入到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或直接接触瓶口倒液。2.倒出的无菌溶液不可倒回瓶内。无菌容器使用法专业知识分享WORD格式整理(一)操作要点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2.打开无菌容器时,应当将容器盖内面朝上置于稳妥处,或者拿在手中。3.用毕即将容器盖严。4.手持无菌
6、容器时,应当托住底部。5.从中取物品时,应将盖子全部打开,避免物品触碰边缘而污染。(二)注意事项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盖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2.无菌容器打开后,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时间为24小时。铺无菌盘法一操作要点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2.检查无菌包有无破损、潮湿、消毒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及其有效期。3.打开无菌包,用无菌钳取出1块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剩余按原折痕包好,记录开包日期及时间。专业知识分享WORD格式整理4.双手捏住无菌巾上层两角的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内,上层向远端呈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5.放入无菌物品后,将上层盖于物品上,医学教
7、育网搜集
8、整理上下层边缘对齐,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折一次。(三)注意事项1.铺无菌盘区域必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2.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跨越无菌面。3.注明铺无菌盘的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时间为4小时。三生命体征的测量体温测量(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及合作程度2.评估测量部位和皮肤状况3.观察患者发热状况,判断热型。(二)操作要点1.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体温测量方式(腋下、口腔、直肠)。2.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