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的教学论探析

“顿悟”的教学论探析

ID:26632592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8

“顿悟”的教学论探析_第1页
“顿悟”的教学论探析_第2页
“顿悟”的教学论探析_第3页
“顿悟”的教学论探析_第4页
“顿悟”的教学论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顿悟”的教学论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顿悟”的教学论探析摘要:当前对“顿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宗教、哲学、心理学领域,取得了很多具有启发性的结果。“顿悟”具有突发性、直接性、非逻辑性三个特点,同时具有帮助问题解决、促进学习迁移、培养创造性思维三大功能。因此,在具体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顿悟思维,遵循情境性、情感性、范例性三大原则,创设有利条件和环境服务于学生顿悟思维的发展。中国7/vie  关键词:顿悟情境性情感性范例性  一、顿悟的内涵  最早关于“悟”的问题的研究,当属宗教领域。“悟”按照佛教的说法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

2、,亦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悟”是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的一个基本思想和重要手段,诸如“大彻大悟”、“顿悟见性”等。中国佛教自晋、宋之后很重视“顿悟”法门。晋宋之际的竺道生非常重视“顿悟”在修行中的地位,他所提倡的“顿悟成佛”说,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隋唐宗派佛教出现后,更加注重“顿悟”,禅宗甚至将“顿悟”视为“唯一法门”,指出“唯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①,将“顿悟”提到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天人之说,将“天人合一”作为伦理道德的最高境界,认

3、为人们可以通过修养心性、完善人格,最后达到与天道合一的境界。但是心性究竟应该如何修养,人格应该如何完善,才能最后达到与天道合一的境界呢?这个问题,不同的思想家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比如传统儒家所遵循的是“尽心、知性则知天”的思想路数,然而对于无形无象的“心”如何“尽”?“性”如何“知”?“天”如何“知”?儒家选择的一个基本方法是通过突发式的“豁然贯通”和整体性的“体认”与“悟”。另外,在中国思想史上,注重这种突发性、整体性思维方法的还有道家学派。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而“道”的最大特点是“惟恍惟惚”、“窈兮冥兮

4、”、“绵绵若存”而可为“天地根”。要认识和把握“道”,老子认为最好的方法是“静观玄览”,也就是摒弃一切的感性经验,杜绝一切知识、学问,而纯靠神秘的直观、体会,即是“悟”。  在心理学中,最早对顿悟问题进行研究的是德国“Gestalt”(完形)心理学派,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苛勒通过对灵长类动物――黑猩猩学习问题的研究提出了“顿悟”说,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他认为,问题解决并不像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将整个问题情境改组成一种新结构的过程,表现为对整个问题情境的顿悟。顿悟主要是指

5、通过观察对情境的全局或对实现目标途径的提示有所了解,从而在主体内部确立起相应的目标和手段之间的关系完形的过程②。因此,顿悟在本质上是一种直觉思维和整体思维的思维过程。  二、顿悟的特点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顿悟包含着一种特殊的加工过程且不同于常规的、线性的信息加工思维方式。它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突发性  顿悟的发生具有突发性、瞬时性的特点,像闪电雷鸣一般瞬间出现,没有任何的前兆。思维过程本身具有很强的跳跃性和简约性,它不是按照常规的思维模式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得出答案,有点像哲学中所说的思维过

6、程的“飞跃”,或者说是渐进中的“中断”一般。顿悟是在遇到一个问题后,经过反复思考,百思不得其解,思维出现了中断,而在中断后又突然连接上了,一下子找到了问题解决的方案和途径,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当事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或者程度后,也就是说,在“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会出现一次大的“飞跃”,促成事物的“质变”。这种“飞跃”是事物发展的连续和绵延,但又不是渐进式的,是对“渐进”式发展的一种超越。如果没有这种“飞跃”,就没有事物的更高程度的发展。顿悟即是思维向前发展过程中的“飞跃”和“质变”。 

7、 (二)直接性  顿悟的直接性指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是直接呈现在眼前的,而非在经过一系列的尝试错误或者目标――手段分析而得到的,这是顿悟与试误的根本区别。在顿悟过程中,它对问题中的各个部分和要素的掌握是不分级别、不分主次的,也是没有先后顺序的,直接指向问题的最终解决。  这种直接性是建立在对问题情境的整体把握基础上的。整体是相对于部分而言的,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是整体性的,是不能进行还原论分析的,心理现象的特性是神经系统内生理兴奋过程的全体依存而具有次序的,是不能像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那样分析研究的。整体大于部

8、分之和,而且部分之间的关系,在孤立分析部分时,是难以包括进去的。顿悟正是在这种对事物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掌握基础上发生的。  (三)非逻辑性  所谓非逻辑性,是指在认识的过程中没有经过严密的�辑分析和推理过程。顿悟的产生,不是按照逻辑思维的路径和模式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执行的结果,不受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思维的要素和原则的约束,是在对问题情景的整体把握基础上,通过感觉、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