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620632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8
《论析新形势下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路及对策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析新形势下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路及对策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材改革;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观 论文摘要:新形势下,借鉴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高职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因素引入语文课程中;应摒弃“师道尊严”,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以能力为本位,大胆改革教材,将内容高尚的作品、有励志作用的名人传记或有争议的作品等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和发展各项能力。同时,优化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使课程走向开放、实用。借鉴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实施新课程形势下,高职语文教师要转变课程观念,寻找切合实际的教学
2、对策,将高职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推向深人。一、转变课程观念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以往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既定的、经验的、权威的、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正确的课程观,不是从分裂、静态、权威的课程理念出发去看待和开发课程,而是从联系、发展、合作的立场去审视和建构课程,它关注语文本体意识,关注语文生活,关注语文实践,立足于课堂,着眼于课外,最大限度地将各种人文性、工具性课程因素引入课程中来,不囿于文本,联系语文课程的内在线索,通过教师、学生、内容和情境四要素的不断整合,实现语文课程共建,从而推动语文教学走向“大语文学习”场域。(二)明确课程的作用课程的重要作用是赋予学生发展的潜力。以往的
3、课程观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课程观不再把学生当成知识灌输的容器,而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改变其单纯接受学习的习惯,强化其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三)拚弃“师道羊严”,重新审视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教师是课程的主宰,学习者必须服从于教师。新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相互协调、相互发展的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赋予学生。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下讲台,俯身观察学生,欣赏他们,赞美他们,促使他们在教师的美好祝愿声中探求知识,把握人生目标,
4、朝着正确健康·的目标发展。同时,教师在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发展着自己。二、改革教材现行教材基本采用《大学语文》的模式,把“经典”作为重要的选择标准,忽视了高职生的特点和基础差异,针对性不强。要做到有选择、、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就必须考虑到高职生的现实状况。他们文化基础差,兴趣广泛而又肤浅,目标明确而又单一,他们热衷时代热点,关注网络信息.关心职业前景,但意志力不强,容易有“挫折感”。这些情况都要求对现行高职语文教材进行大胆的剪裁和取舍。一是注重教材的规定性、宽泛性、实用性,注重能力本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思想内容高尚,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
5、的熏陶,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二是精选有励志作用的名人传记,使学生明白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学会写自我介绍和个人履历,教育学生不计私利、识大体、顾大局、善于合作。三是精选带有争议的作家作品,引导学生讨论、评议,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让学生以求新、求异的思维方式探索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四是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应以“实用”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对语文知识加以选择和概括。通过课堂教学、课外迁移等形式,以最快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真正做到“有文本”而不“唯文本”,使课程内容逐步向民主和科学的方向发展。三、优化教法高职语文课程要致力于突破课堂
6、教学的自闭J性,主动构建与世界、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尤其是每学期的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应将学生在实践中的体会、想法用作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展现出来,使语文与生活有机融合,使其人文性、工具性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一)优化教学过程高职语文教师应将“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应用于整个高职语文教学过程。高职生没有升学的压力,不必强调“一课一得”的知识点灌输,不必囿于文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社会实践等形式,为学生的智力开发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促使他们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努力创设“大语文学习”情境。(二)改革教学方法语文教师
7、应避免“一言堂”,放弃传统意义上“知识权威”的身份,以平等“对话人”的身份建设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平台,以豁达的胸襟还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言、独立思考的权利,最大限度地使语文课堂走向开放。应多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专题讲座可以以点带面,把教学任务分成若干专题,以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为底衬,紧密围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这个中心,课上进行生动讲解,课下引导学生自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取舍,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可适当增加讨论课,根据教学内容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