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桃果实常见病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

周口桃果实常见病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

ID:26620094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8

周口桃果实常见病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  _第1页
周口桃果实常见病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  _第2页
周口桃果实常见病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  _第3页
周口桃果实常见病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  _第4页
周口桃果实常见病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  _第5页
资源描述:

《周口桃果实常见病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周口桃果实常见病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胡庆华陈红艳王娟孙超王坤宇  摘要着重介绍了周口桃区桃树常见的桃溃疡病、桃软腐病及桃树白粉病等3种果实病害的发生症状、病原及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桃树;果实病害;发生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措施;河南周口    桃树果实的病害有10多种,常见的有桃溃疡病、桃软腐病、桃树白粉病、桃褐腐病、桃炭疽病、桃实腐病、桃疮痂病、桃果腐病等。周口桃区主要以桃溃疡病、桃软腐病、桃树白粉病这3种病危害较重。现将这3种病害的症状鉴别及防治要点介绍如下。  1桃溃疡病  1.1发生症状  桃溃疡病主要危害果实、叶片和新梢。桃果染病初期,在桃

2、果表面产生外围浅褐色、中心灰白色、稍凹陷的圆形小斑点[1]。以后圆形病斑迅速扩展,凹陷加深。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可产生灰白色霉层,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失水,其下果肉质地绵软,污白色,似朽木。该病菌亦能侵害新梢和叶片,新梢受害,形成暗褐色溃疡斑,叶片受害,产生暗褐色近圆形病斑。  1.2病原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半知菌类帚梗柱孢霉菌。发病规律是病菌以菌丝体或微菌核在树上溃疡枝,地面的落叶、烂果上或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随雨水或气流作短距离传播,侵染果实、新梢和叶片。果实常在近成熟期受害发病。果面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地势低洼、通风透光不良、树下地面阴湿的

3、桃园,近成熟期阴雨天较多的年份发病重;树冠内膛枝组及近地面枝上果实易感病。  1.3防治措施  一是农业防治。清扫地面落叶、僵果,集中烧毁,并结合翻耕树盘,消灭越冬菌源;要使果园排水状况良好,及时疏除过密枝,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性能,降低果园湿度。二是药剂防治。可在芽萌动期用3~4°Be石硫合剂喷布树体枝干,铲除越冬病菌[2]。从桃果硬核期开始,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10~14d喷1次。  2桃软腐病  2.1发生症状  桃软腐病主要危害果实。若

4、桃果成熟期或在贮运过程中发生,可使桃果大量腐烂。桃果受害后发病迅速,病菌侵染果实后1~2d即可显现症状。果实后期发病较重,病果呈淡褐色软腐状,有酒味,表面长有浓密的白色细绒毛,即病原菌的菌丝层,几天后在绒毛丛中生出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孢子囊。2.2病原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接合菌门葡枝根霉菌。发病规律是病菌通过伤口侵入成熟果实,桃果成熟期遇雨或成熟后未及时采摘常造成大量烂果。温度较高且湿度大时发展很快,4~5d后,病果即可全部腐烂。采摘后,果实在装箱或运输中碰撞、挤、压等造成的损伤极易使病菌侵染。病菌的孢囊孢子经气流传播,健果与病果接触也可传染。  2.3防治措施  一是农业

5、防治。加强果园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肥、钾肥,适时浇水,使果实发育良好,减少裂果和病虫损伤;成熟的果实要及时采摘;运输时果实应在8成熟时采摘装箱,最好低温贮运,并尽量减少机械损伤。二是药剂防治。在桃果近成熟时,喷布1次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以控制病害的发生。长距离运销的果实,在8成熟时采摘,并用山梨酸钾500~600倍液浸后装箱,可减少贮运期间的侵染。  3桃树白粉病  3.1发生症状  桃树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和新梢。果实被害,5月出

6、现染病症状,即出现白色圆形、有时不规则形的菌丝丛,粉状,直径1~2cm,扩大后可占果面1/3~1/2,接着表皮附近组织枯死,形成浅褐色病斑,后病斑稍凹陷,硬化。叶片染病后于9月出现症状,背面呈现白色、边缘不清晰的近圆形菌丝丛,表面有黄绿色;严重时,菌丝丛覆盖全部叶面[3]。幼叶被害,叶面不平,呈波状。秋季,菌丝中呈现黑色小球状物,即为病原菌的闭囊壳。新梢被害后,在老化前也出现白色菌丝。  3.2病原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三指叉丝单囊壳菌。病菌于10月以后形成黑色闭囊壳,以寄主状态潜伏于寄主组织或芽内越冬,子囊果是白粉病越冬的重要形态,一般在落叶上

7、休眠存活,分生孢子与子囊孢子随气流和风传播形成初侵染,分生孢子在空气中就可以发芽。翌春放出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形成分生孢子后进一步扩散蔓延。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4~35℃,适温为21~27℃。  3.3防治措施  一是农业防治。秋季落叶后及时清扫地面落叶、僵果,高温堆沤或深埋,以减少越冬菌源。二是药剂防治。可在春季发芽前喷1次5°Be石硫合剂,花芽膨大期喷0.3°Be石硫合剂,幼果膨大期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加粉必净5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500倍液、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5%三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