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发展规划

中医“治未病”发展规划

ID:26619072

大小:61.9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8

中医“治未病”发展规划_第1页
中医“治未病”发展规划_第2页
中医“治未病”发展规划_第3页
中医“治未病”发展规划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治未病”发展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医治未病发展规划根据《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和《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结合《“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和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一、目的开展中医“治未病”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术的重要内涵、是根据现代医学模式转换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要.设立治未病中心通过“中医体质辨识”、结合中医辨证、现代医学体检、采取起居调养、情志调节、太极拳、推拿、按摩、针灸、理疗、中药熏洗、养生教育等方法。达到辨识病理体质、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二、总体思路根据中医“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三个层次。医院整合优质资源

2、。成立“治未病”科、基本结构为“治未病”科辖三个分部即;体检中心、体质辨识中心、针灸科。体检中心为总检部分,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为分检部分。体质辨识由医院中医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承担。按照体质分类标准确定各类计划、方案、指导实施。针灸科为全院所有临床科室对个体服务对象实施防病治病的中医诊疗措施。“治未病”科拟开展中医诊疗项目几十余种。个体服务对象覆盖县域人口30%——60%服务县域及周边人口14万人。形成特色明显、效果显著、管理规范、机制健全、服务全面连续的工作体系。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及健康风险进行指导实现“未病先防、即防早治、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总体目标达到辨识病理体

3、质、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三、工作要求1.对个体健康状态,利用中医体制辨识和现代医学体检的方法进行评估。适时、实时采集服务队象健康状态的宏观、中观、微观信息。2.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适时、实时分析评估。形成报告使服务对象时时自知全面的健康状态及风险。3.指导服务对象进行自我管理。按照健康指导计划进行调理、调养、防范健康风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4.为个体服务对象提供就医咨询、协助联系、沟通各方面关系实施必要的防病治病措施。5.为个人体健康服务对象出具体检报告,体质辨识报告、疾病风险评估报告、生存质量评估报告、心理指数评估报告等信息。提供辩体施养方案、亚健康状态调理方案、慢性病防治

4、调摄方案等。6.利用书刊、音像、演讲、教学、培训等形式宣传中医防病保健养生知识。提供健康保障计划、易发疾病综合保障计划、特殊群体易发疾病保健计划等。7.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龄人群、已病人群、康复人群进行分类、实施健康评估、建立纸质健康档案。8.将个体健康服务对象纳入“治未病”管理体系、定期进行随访。实施全程跟踪、循环服务。四、开展业务项目“治未病”工作开展医学体检、体质辨识及中医诊疗项目涉及协作科室多个。其中中医诊疗项目约有十余项。五、实施步骤1、宣传动员阶段:2012年3月—4月宣传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宣传中医防病治

5、病养生保健知识。、制作宣传版面。、医院网站设立健康教育栏目。2.实施阶段:。按照“治未病”的工作要求实施各项工作、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工作人员职责、各项制度、加强人员配置、人员培训、设施设备配备。六、组织管理1.“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及业务技术指导小组对“治未病”工作进行日常监督指导并切实落实各项工作任务。2.围绕规范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提供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传播健康文化,提出政策建议。3.加强督促检查。建立日常检查机制,制定相应检查办法。促进“治未病”工作的开展,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4.定期对“治未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进一步完善各

6、项工作机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保障“治未病”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