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部深部找矿方向, 找矿思路与勘查技术——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实例

我国东部深部找矿方向, 找矿思路与勘查技术——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实例

ID:26604198

大小:1.64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8

我国东部深部找矿方向, 找矿思路与勘查技术——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实例_第1页
我国东部深部找矿方向, 找矿思路与勘查技术——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实例_第2页
我国东部深部找矿方向, 找矿思路与勘查技术——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实例_第3页
我国东部深部找矿方向, 找矿思路与勘查技术——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实例_第4页
我国东部深部找矿方向, 找矿思路与勘查技术——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实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东部深部找矿方向, 找矿思路与勘查技术——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实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东部深部找矿方向、找矿思路与勘查技术——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实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B01B01)资助。作者简介:吕庆田(1964-),男,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长期从事深部探测和金属矿勘查技术方法研究。lqt@cags.net.cn吕庆田1、侯增谦2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摘要:拓展深部找矿空间是实现我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如何开展深部找矿?找什么类型的矿?在哪个层位上找矿?按照什么样的思路、使用哪些技术开展深部勘查工作?是目前深部找矿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笔者在分

2、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特点的基础上,按照成矿“缺位”预测的原则,指出了成矿带深部找矿方向和主要目标层,提出“追踪主要容矿构造”,“模式类比”和“成矿系统分析、综合探测、立体填图”的深部找矿基本思路。并以铜陵矿集区为例,介绍地震技术在追踪“五通组”顶板的探测结果。本文试图“抛砖引玉”,引导大家对深部找矿思路和技术方法的讨论,尽快形成可操作的深部矿产勘查程序,指导我国危机矿山深、边部的找矿工作。关键词深部找矿方向容矿层立体填图成矿系统成矿模式一、前言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强接替资源勘查刻不容缓。深部是未来资源勘查的重要方向,现有成矿理论

3、(翟裕生等,2004)和找矿实践说明深部(>500m)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①,而勘查技术的进步使2000m以内的勘查成为可能(R.Gordon,2006),向深部要资源时机已经成熟。长江中下游是我国东部的重要成矿带,素有东部“工业走廊”之称,对“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长江中下游深部的成矿潜力,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专家预测: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之下存在“第二个长江中下游”。还有专家预测:如果将勘查评价深度延伸到地下2000米,我国金属矿储量可能翻一番。最近,在对全国565座大中型矿山进行的初步调查显示②,其中192座具有资源潜力,占调查矿山的34%,预测

4、可能找到大型规模矿床的有51座,中型规模的96座,有39座有望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初步估计这些矿山的资源潜力为:铁矿石6.2亿吨、锰矿石500万吨、铜280万吨、铝土矿5000万吨、铅230万吨、锌200万吨、钨19.5万吨、锡15.5万吨、钼6万吨、锑20.5万吨、镍7万吨、金302吨。实际上上述估计仅局限在已知矿山深部和外围,如果考虑到我国还有大面积浅覆盖区,可以预见深部找矿前景一片光明。2004年国家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计划实施以来,在已开展的野外施工的48个矿山找矿项目中,有35个取得重要找矿进展①。其中广西南丹铜坑锡矿、湖北大冶铁矿、河北迁安铁矿、辽宁省红透

5、山铜锌矿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南丹铜坑锡矿新增333锌金属量93.70万吨、铜金属量4.32万吨、银金属量542吨;大冶铁矿新增333+334铁矿资源量2304.62万吨,新增伴(共)生铜金属量为10.3万吨;迁安铁矿新增333铁矿资源量1.1亿吨。这些实例进一步说明有一批大中型矿床外围和深部具备找矿潜力。然而,深部找矿面临巨大的挑战。地球物理探测并不能唯一、准确地11反映深部矿体的位置、规模和品质,钻探风险依然很大。对深部成矿规律的准确认识和合理的找矿思路(战略)是降低勘探风险的有效措施。本文在分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特点的基础上,按照成矿“缺位”预测的原则

6、,对成矿带深部成矿潜力和主要找矿目标层进行了分析,提出“追踪主要容矿构造”,“模式类比”和“成矿系统分析、综合探测、立体填图”为目前深部找矿的基本思路。并以铜陵矿集区为例,介绍地震技术在追踪“五通组”顶板的探测结果。二、成矿带的基本成矿规律与深部找矿方向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成矿规律可以概括为:成矿、控矿的区域层控规律;成矿金属空间分带规律和多类型矿床共生、复合的“多位一体”规律。三个规律反映在三个层次上的成矿规律,即:成矿带、矿集区和矿田。根据成矿“缺位”预测的思想,笔者认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下一步深部和外围的找矿方向为:系统评价火山岩盆地和覆盖区500米以下五通组-黄

7、龙组容矿层及三叠纪中、下统容矿层的成矿潜力;系统评价矿集区外围新类型矿床和已知矿床深部“多位一体”组合中的“缺位”矿床。1.成矿、控矿的层控规律与区域找矿方向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包含了7个大型矿集区(PanYM等,1999),从北东到南西依次为宁镇(Cu-Fe-Pb-Zn)、宁芜(Fe)、铜陵(Cu-Au)、庐枞(Fe-Cu)、安庆-贵池(Cu)、九瑞(Cu-Au)和鄂东(Fe-Cu)。在成矿带内的“第一找矿空间(0-500米)”已经发现了几十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它是不同时代沉积-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与中生代岩浆热液流体成矿作用偶合、叠加形成的。从区域分布看,这些矿床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