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的慈善捐款问题――继《慈善法》颁布之后

网络平台的慈善捐款问题――继《慈善法》颁布之后

ID:26600432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7

网络平台的慈善捐款问题――继《慈善法》颁布之后_第1页
网络平台的慈善捐款问题――继《慈善法》颁布之后_第2页
网络平台的慈善捐款问题――继《慈善法》颁布之后_第3页
网络平台的慈善捐款问题――继《慈善法》颁布之后_第4页
网络平台的慈善捐款问题――继《慈善法》颁布之后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平台的慈善捐款问题――继《慈善法》颁布之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平台的慈善捐款问题――继《慈善法》颁布之后摘要:近日来,朋友圈疯转的一篇《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网络求助文引起了广大社会的关注,本来慈善捐款无可非议,却被有心的网友深挖出文章背后的真相,顿时哗然一片。这是继201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颁布后实施的第一个引起热议的网络慈善骗捐事件。在这个网络科技发达,信息传播速度的时代,如何更好的利用并规范网络来促进《慈善法》的完善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问题。中国2/vie  关键词:《慈善法》;网络募捐;监管;慈善组织;个人募捐  1《慈善法》对网络捐赠的发展迎来了春天  我国自古传承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

2、美德,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慈善事业蒸蒸日上,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的当下,掀起了慈善网捐的热潮。然而慈善发展与问题并存,网捐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首当其冲的就是诈捐、骗捐问题。  网络捐赠亟需法律规制:在《慈善法》未颁布以前,利用网络平台寻求捐款的诈捐案件屡见不鲜,有知乎女神“童谣”诈捐案、童媛媛诈捐案以及德国留学的“谢同学”骗捐案等。尽管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公众参与慈善的意识提高,慈善组织的规模和数量扩大,但由于没有相关的配套制度对其进行规制而使慈善活动难以得到保障,社会各界都对慈善立法翘首期盼。  《慈善法》对网捐的相关规定:经过漫长的立法修改过程,2016年3月《

3、慈善法》出台,于今年9月份正式施行。该法对慈善组织、信息公开、主体资格等方面作出了相关规定,当然不乏对互联网的规范。其中根��《慈善法》第23条第3款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平台发布募捐信息。第26条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  《慈善法》对网捐的成效: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以及施行的权威力和强制力。《慈善法》的颁布是社会进步的反映,体现了时下立法的开放性与前瞻性,紧密联系生活,切合实际,具有强大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从传统的慈善

4、模式跨越到“网络+慈善”模式是慈善事业的创新,同时也是慈善立法的一大难题。通过上述《慈善法》对网捐的规定,给网捐设立了门槛,为互联网下新的慈善模式打造了一个良好环境,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2实践中《慈善法》存在的网络慈善漏洞  《慈善法》的施行无论是对传统模式还是对“网络+慈善”模式都是进步的,具有时代的特性。而“网络+慈善”的模式优势在网络,劣势也在网络。透过“罗尔事件”我们发现了《慈善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感叹网络便捷的同时将网络慈善的弊端暴露无遗。  1、信息不公开,难辨事实真假。一般情况网捐平台只规定求助者提供相应证件照片或者扫描件,情节严重的也仅是公示求助者的

5、个人身份证件以及相关病例,并无详细信息;且慈善组织对收取的善款金额、后续的使用情况和报销清单以及治疗情况并没有进一步公开。尽管是出于对求助者个人隐私的保护隐藏了某些信息,但此种保护使得信息真实性不明和善款去向性不楚,反而很难辨别信息真假。  2、立法不完善,缺乏监督管理。《慈善法》的施行缓解了慈善事业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但在内容和细节上还没有落实,缺乏配套的设施加以完善。在信息公开尚未完全,《慈善法》的实施刚刚起步的情况下,针对责任追究问责制度滞后、第三方评估机制的界定以及如何健全慈善组织内部管理机制等问题《慈善法》都未明确规定,需要相应的司法解释和法律条例作出相关的说明

6、,这是造成网捐混乱的重要原因。  3、组织不协调,丧失公众信任。由于缺乏相关法律的监管,使得慈善组织长期处于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状态,各组织机构之间缺乏联系,闭门造车,导致类似于“罗尔事件”的诈捐、骗捐案件时有发生。然而当慈善达到一定的社会关注后被质疑,人与人的信任越来越低,爱心公益被视为公关炒作、营销手段等问题的出现时,让我们不禁反思,是道德的沦丧还是法律的缺失?重振慈善的公信力艰难万分。  4、主体不明确,网捐资格难定。根据《慈善法》第33条的规定明确禁止了个人的募捐行为,但实践中一些求助者往往借助网络平台来以个人名义发起募捐活动,对此,有些学者提出了质疑。按理说求助

7、者通过社交平台、慈善活动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方式筹集善款并无过错,符合了《慈善法》第26条的规定,但是对朋友圈打赏、微信红包等方式募得的善款,个人是否有资格享有呢?法律未作出明确的规定,一时间众说纷纭。  3理论上对《慈善法》网络慈善的路径构想  纵使《慈善法》对网络捐款作出明确规定,但如何规范募捐主体、如何构建一个系统的制度等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方面由于网络捐款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利益难以界定,另一方面因为法律的滞后性导致理论与实践略有脱节,因而慈善立法之路困难重重,有待多方的共同努力。  1、加快技术创新,促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