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的误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的误区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很多,怎样设计好每一个教案,讲好每一节课?如何更好的处理教材?设计什么样的探究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有利于他们终身发展?为此,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尝试与改革。出现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学习小组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但也有些教师走向了片面化,步入了教学误区。为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浅谈一下看法: 误区一:只注重活动形式,忽略学生特点 教学中,看许多老师认为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考虑教材的实际。于是上课从头到尾,都是各种各样的活动:讨
2、论、辩论、观察、分析等,忙得学生焦头烂额。一会儿要抬头看黑边或录像,一会儿要开展辩论。而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却很少。于是,各种问题接踵而来,懒得学生是一点事情也没有,而想动脑筋的学生感觉忙不过来。还有的老师由于上面要求上课是开展活动,于是下面推广开来,根本不结合本校本地实际情况,把别人的东西生搬硬套,于课堂脱轨,与学生分离,只注重形式不看结果,忽略了具体对象,环境等。 另一个方面就是活动设计时过于简单或复杂,简单时学生轻易就给出了答案,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渐渐会对参与活动失去兴趣,从而对以后的教学产生不良后果;而设计复杂时,学生自己解决不了,难免会垂头丧气,对以后的教学也会产生负
3、面影响。虽然说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心理耐挫能力,但一个难题接一个难题,对这些经历不多的学生来说,易使他们失去信心。因此,不论是过于简单还是过于复杂的活动设计,必然会使部分学生闲置,不能使买个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也就谈不上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适合学生的特点,结合实际、符合教学规律;注意难易程度的搭配、挖掘,力争把每一个学生都调动起来,否则脱离实际的一切活动都是无用功。 误区二:忽略史实的科学性,标新立异 历史教材中内容都是一些没有争议的广泛论证的基本史实、基本史论,依据的是科学性的原理。当然,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有争议的问题,教材的内容都基本
4、上代表了大部分史学家的看法,具有科学性。而有些教师在上课时追求标新立异,通过活动得出的结论有别于教科书甚至相反,把少数人的意见当做真知灼见,护士否定了基本史实基本史论。对学生的看法、意见一律赞同,丧失了‘科学性’、原则性,甚至对学生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得来的印象表示支持,忘记了自己所担当的任务。只要有创新、创意,不管科学与否,一律肯定。区别不了真实的历史与小说中的历史。这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形成错误的史学观、人生观、世界观,达不到学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的目的。 因此,一方面活动的开展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要依据科学性的原则,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开导、
5、纠正,是老师成为一个真正的引导者。误区三:只注重了课堂氛围,忽略了课堂本质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很多历史教师都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也有一些人形成了一种意识:即认为一堂好课就是要把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标志就是学生发言多、课堂氛围好、气氛活跃。于是课堂教学有意无意地走向了庸俗化,片面的追求课堂里的热闹,使本来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了一盘散沙,最终的结果是把老师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完完全全变成了课堂纪律的维护者、监管者。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必然会冲淡教学主题,把有组织、有内涵、有目的、探求知识的课堂变得一团糟,盲无目地、放任自流,课后学生只记得搞
6、笑的地方,而对应该掌握的知识却一无所知,更谈不上能力培养。这样的活动又有何用,所以,课堂讲氛围不能走极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动的本质,既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行而有效。 误区四:只注重知识的罗列,淡化了事物的本质 在历史教学中强调要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使课堂丰富多彩。使用各种教具:投影、历史挂图、实物、幻灯、录音机等。在信息时代这些材料日新月异,也日渐丰富。于是有些教师即产生了认识误区,认为材料越多越好。出现了课堂上仅仅是一些资料的堆砌。,没有体系,没有系统,知识一片散沙。学生也仅仅是获得了大量感性材料,以及自己的一些认识,至于正确与否却不得而知了。而教师忽略
7、讲的往往是容易造成学生自身认识的误区,对已形成的错误看法没有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就无法正确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如何利用材料,把握材料与论点之间的链条,如何挖掘材料内在的本质等成为教师必备的素质。简单的理念讲解指会空泛,而简单的罗列材料只会使学生变得具体而缺乏深度。所以二者如何结合,需要教师用心去研究探讨。最佳的组合、最有效的方式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总之,学又学得的误区,教有教的误区,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走出自己的误区,带着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