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探析

关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探析

ID:26585148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7

关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探析  _第1页
关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探析  _第2页
关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探析  _第3页
关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探析  _第4页
关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探析  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探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探析论文关键词:唯物史观出发点现实的个人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这种既区别于唯心史观的绝对精神,又区别于费尔巴哈的自然的个人,他是从事生产活动的个人,正是这样的人以及他们的活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任何历史观的创立都有一个理论前提或出发点,而出发点不同,对历史的看法往往大相径庭。哲学上的历史观主要有两大类: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唯心史观以人的意识或神、上帝为出发点,认为意识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本文就对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做一个粗浅的分析。  1.马克思对历史出

2、发点问题的探索  一种新哲学的诞生往往是以认识视角的转变为主要标志的。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过程中,其出发点上经历了两次转变:从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转到费尔巴哈影响的唯物主义;从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观点转到现实的人的观点。这两次转变和他注重现实问题的研究是分不开的。  1.1青年黑格尔派时期。在1841~1843年间,马克思的历史观属于青年黑格尔派,他相信思想观念是历史发展过程的决定力量。这时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出发点是自我意识。在他的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则认为人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历史的发展就取决于这种相互作用的辩证法。同时,马克思关注了书报检查制度、林木盗窃等现实问题

3、,关注到了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动摇了他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信仰,促使他与青年黑格尔派决裂。可以看出马克思从来都不是一个彻底的青年黑格尔派。黑格尔的前提是绝对精神,青年黑格尔派的前提是自我意识,都是以主观意志代替现实的出发点。后来马克思讽刺他们是“没有前提”的德国人,满口讲些“震撼世界”的抽象词句,而根本不去触动现存世界。  1.2费尔巴哈历史观时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开始从对象性存在或感性存在来理解人,吸取了费尔巴哈肯定自然对人的重要意义的唯物主义思想,及古典经济学关于财富是劳动主体本质体现的思想。马克思的思想属于费尔巴哈的历史观。

4、在《手稿》中他从类本质出发,把人的类本质看作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用抽象的类本质认识历史。这一时期马克思在人和人的异化劳动理论中,他既不同意黑格尔把人仅仅当成“精神的实体”,又不同意费尔巴哈把人仅仅当成“感性的存在”,而是把人规定为“实践的主体”,开始从人的对象性活动及其产物——一定的物质财富和一定的社会关系方面来理解人,表明他向唯物史观又前进了一步。  1.3利己主义历史观时期。184年《神圣家族》的历史观从利己主义的人出发,即从有物质需求的个人出发,这比从人的类本质出发更接近现实些,但这种观点把人作为一个生物体来看待,从人的自然性出发提出物质利益来论证共

5、产主义的合理性,“正是自然的必然性,人的特性,利益把市民社会成员彼此连接起来,他们之间的联系不是政治生活,而是市民生活。因此……他们不是神类的利己主义,而是利己主义的人”。从这里可以看出1844年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用异化劳动和类本质理论论证共产主义遇到了理论困难,便转用物质利益原则和个人生存的本生理论论证共产主义。这种历史观已经从抽象的人转化到具体的人,把哲学从天国的云雾中拉回人间。  1.4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时期。1845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既批判了唯心主义哲学对人的能动性的抽象发展,又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哲学的直观性、受动性缺陷,

6、指出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感性的物质活动”,即物质实践中揭示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里就比《1844年手稿》更前进一步,指出了人的实践本质。  在1845—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发挥了《提纲》中的实践观点,并把它作为历史主体的现实规定性,提出历史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历史是现实的个人的活动过程,现实的个人活动创造了历史。离开了有生命的、现实的个人,就无所谓历史、也就无所谓社会历史观。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人类历史的发源地。  2.《得意志意识形态》中历史观的提出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指

7、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前一种考察方法从意识出发,把意识看作是有生命的个人。后一种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成是他们的意识”。这里指出了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相应的两种观察方法:唯心史观认为意识决定生活,它的观察方法是从意识出发,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则认为“生活决定意识”,“这种观察方法并不是没有前提的,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一刻也离不开这种前提”。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并不是任意提出来的,它不是教条,以抛开的现实的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这就是唯物史

8、观的前提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