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镇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关于某镇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ID:26580698

大小:93.0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1-27

上传者:U-991
关于某镇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某镇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某镇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某镇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某镇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某镇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关于某镇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构元镇位于XX县城东部,距XX县城14公里,地处汉江北岸,境内交通便捷,316国道贯通东西。东与关口镇相连,南与棕溪镇一水相邻,西接城关镇,北与白柳、双河镇接壤,镇域总面积161.5平方公里,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平均海拔920米,平均气温15℃,平均降雨量80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镇内辖7个行政村,30个村民小组,3397户,11959人,均为汉族居民,耕地总面积18634亩,森林覆盖率达68%,2014年人均纯收入9729元。一、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构元镇把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科技兴农,突出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植优势特色产业,按照“稳粮、强烟、壮畜、扩芋、兴药和优果”的发展思路,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依托,在稳定粮油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烟草、畜牧、中药材、枇杷、柚子、狮头柑、蔬菜等产业,着力培育核桃、油桐、金银花、油牡丹、皂角后续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各类合作社,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按照“ 高标准建园、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要求,坚持一次规划,分步推进的办法,重点以群旺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牵总的羊山市级生态农业园区、万阳公司为龙头的清明河现代渔业园区,以谷多公司为引领的羊山特色种植酿造园区,以庆丰油脂为龙头的芝麻种植园区,以羊山民俗文化村建设为龙头的磨沟河特色农产品种植开发园区。二是大力发展烟草产业。抓住放开烟叶收购价格上调的机遇,加大对村级烟草生产扶持力度,严格考核奖惩等措施,保持特色优质烟叶发展、烟农收入稳步增长和财政增税“三个不动摇”目标,加快推进全镇烟草产业稳步发展,抓好林相烤烟千亩村、每个村各建2个百亩以上烤烟生产小区,年种植烟草3000亩,实现产值780万元以上。三是积极发展畜牧业。把畜牧业列为主导产业,突出规范、生态发展,重点以生猪养殖、林下养鸡和养羊为主,以大鲵、甲鱼、山鸡、网箱养鱼等特种养殖为辅,已建成千头生猪养殖场9个,发展100头以上养猪大户60余户,121循环经济示范户512余户,实现年出栏商品猪3.8万头。发展林下养鸡1000只以上大户6户,存栏5000羽以上蛋鸡养殖大户2户。养羊大户50-100只的12户,存栏820只。养牛大户10-20头的 3户。渔业生产势头良好。在万阳大鲵养殖水产公司的带动下,初步形成了磨沟流域为核心区的水产养殖基地,主要水产有大鲵、金樽、银樽、中华鳖、鲤鱼、草鱼等,大鲵产出8吨,产值1280万元,全镇实现渔业产量230吨,产值1642万元。四是注重打造林果产业品牌。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山林经济。在构元社区发展柚子、枇杷、狮头柑系列产品和羊山村、林相村核桃等果品,截至目前,核桃种植面积达3000亩,枇杷面积500余亩,建成枇杷示范园1个、核桃示范园2个、柚子示范园1个。示范园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运用“畜沼园”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果树采用沼液沼渣施肥,果实采用套袋防病防嗮等一系列先进科学栽培技术,确保了园区内产品的品质。构元社区万花果园盛产的枇杷、柚子口感好,绿色、无公害、无污染、2011年注册了“万花”果品商标,在全县已小有名气。五是努力发展蔬菜产业。以磨沟河流域的设施蔬菜和羊山高山露地蔬菜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当地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黄瓜、辣椒、莲菜、甘蓝、四季豆、马铃薯等为主的蔬菜产业。近年来,年种植蔬菜4000亩,发展商品蔬菜1000亩。六是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把油桐、魔芋、中药材等产业列入全镇重要特色产业加以发展,已发展油桐3万亩、黄姜7000亩、魔芋2000余亩、金银花800亩、牡丹600亩。庆丰油脂有限公司发展订单种植芝麻6000亩,年加工“庆丰源”牌小磨香油150吨,还加工有花椒油、辣椒油、芝麻酱等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供不应求。“秦蕾” 牌金银茶已注册上市,提高了金银花附加值,实现年产值300余万元。目前,魔芋、中药材、皂角等产业虽然规模小,但发展前景较为可观。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虽然我镇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农业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困难与问题。(一)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近年来,我镇虽然在农村基础设施上投入了不少资金,建设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但从现代农业生产来看,基础设施薄弱,大部分耕地为陡坡地,水田旱地仅占1.8万亩耕地的30%左右,土地抗旱保土和生长能力差,水利设施不到位,存在靠天吃饭的现状。加之我镇山大人稀,通过历届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全镇入村公路虽然覆盖了100%,但到组路未硬化路况条件差,许多地方无法正常通行,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无法运输出来,严重制约了我镇农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科技水平低,技术力量薄弱,无法适应产业发展要求。当前农业产业虽然在向园区化、科技型、现代化产业方向发展,但由于自身技术力量薄弱、劳动者素质较低及技术服务体制不健全,新型科学化耕作很难代替传统耕作手段,有机无公害促产增产方法很难替代化肥农药极端增产方式,修田造地以土养地的优良传统无法战胜急功近利人为降低土地地力的行为,导致产业发展科技含量低,无法适应产业发展要求,仍无法摆脱天气、气候等自然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加之目前我镇产业发展正处于升级转型期,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三)部分农户思想相对保守,创新能力差,进入市场的主动性不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群众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实施连片种植和规模养殖成为了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受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影响,部分群众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能力不强,缺乏创新能力。对引进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有畏惧和排斥心理。同时小农思想观念强烈,缺乏诚信经营理念,一些食用性农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超标使用化肥、农药,非法添加激素等有害物质,直接降低产品内在质量,转基因技术的无序利用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生产、经营和销售,阻碍了产业健康发展。农业经营主体素质偏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品种新技术能力较差;农业产、供、销、储、运一体化程度低,农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偏低。农产品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农业投入和产业扶持力度不够。近几年,虽然各级各部门都出台了关于对种养业发展的奖励政策,但仍没有形成一个长效的制度,造成一段时间产业发展较快较好,一段时间又停滞不前的局面,甚至存在借发展项目套取政府发展资金的现象。当然,农业产业的发展离开项目的支撑,没有资金的投入农业产业的发展也上不了规模、档次,也只是小打小闹。镇财政也只是保机构运转,对农业产业的的投入有限。三、对策与建议农业产业发展,应立足现有基础,依托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本着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原则,优化生产要素,加大全社会投入和财政扶持力度,集中发展适宜的优势产业。(一)转变观念,推动发展。一方面,决策层和领导层要牢固树立“农业优先、产业支撑、园区引领、企业拉动、合作共赢”的理念,农业企业、合作社要树立“顺应市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理念,农业产业生产者和农民要树立“以农为本、依托市场、科技先行、守土生财”的理念,从思想上为农业产业科学发展准确定位,为转型升级铺路奠基。另一方面要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经验做法,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实现全镇农业产业的跨越发展。 同时要紧盯市场,提升市场意识。要以市场为导向,弄清所经营的产业和产品的市场需求、市场环境、市场条件和市场风险,做好产业规划和产品的现实规模和发展前景,牢固树立因地制宜,规划在先,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发展理念,把农业产业规划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确保农业产业速转升级,科学有序发展。(二)强化基础,促进发展。一是加大扶持力度,推进产业发展。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合理确定扶持重点和发展方向,积极向相关涉农部门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制定出台相关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扶持农业产业发展,促进转型升级。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进一步加大以40度以下耕地坡改梯、土地复垦、流域治理、基本农田保护为主的修田保地工程,以造林护林、保土涵养水源、节雨水窖、渠道、池塘、防护堤为主的水利工程,以机耕路、通户路为主的农业生产通达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村组公路通行能力和水利化程度,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三是积极引进和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采取“大力引进、就地培养、搭建载体、建好平台”等措施,以培养职业农民为抓手,建立一支适应转型升级,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同时,对适宜发展的优势项目,要组织专门的科技队伍和人员,做好全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优势产业规模发展。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构建政府推动、技术服务组织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带动、农户参与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网络。 (三)树立品牌,拉动发展。对发展前景好,群众发展热情高的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按照“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强力推进以群旺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引领禽类产业发展,做优构元土鸡蛋,羊山山鸡品牌,以羊山无公害露天蔬菜和磨沟河设施蔬菜品牌,以万阳特种养殖为引领的特色产业品牌,以谷多产业园为引领的种植养殖酿造品牌,以羊山清泉为引领的工业牌品,以庆丰油脂为引领农业产品深加工品牌,以万花果品为引领干鲜果品牌,以“秦蕾”金银花为引领的中医药品牌。同时要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农产品由初加工到深加工、精加工的发展转变,不断延长产业链,整体推进全镇农业产业化向范围更广、深度更深的方向发展,让优势产业做强做优。强力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及协会注册商标,加大品牌包装和营销,打响绿色生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率。同时依托现代农业园区,打造羊山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进程。(四)强化服务,提升发展。一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小额信贷支持力度,放宽担保条件,简化贷款手续。积极争取信贷、财政等部门的资金支持。协调农业银行、农商行等金融组织积极支持种植、养殖大户和头龙企业优先发展。 二是抓好重点帮扶对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扶持特色基地建设,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抓好重点户建设,发挥他们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使之做大做强,成为为民增收、行业增收、财政增收的支柱型产业。三是改善投资环境,引进有一定知名度的加工企业入驻我镇,加快全镇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四是加强培训,提高科技含量。劳动者文化水平不高,整体素质普遍偏低,是制约全镇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切实提高产业科技含量,需要通过培训,切实加强劳动者的技能和劳动水平,增强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五是强化引导和管理,发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载体,也是解决当前农业科技力量薄弱的有效方法。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大力发展营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同时切实加强对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的引导和管理,让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切实发挥在宣传培训、技术推广、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主导作用。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引导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对市场信息的掌控能力,及时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六是加快土地规范流转。镇、村两级干部无偿进行土地流转服务,当好土地“媒婆”,按照“ 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土地流转方式,把一家一户的土地合理地流转出来,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四、加强领导,保障发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统筹安排工作,落实建设计划,注重农业项目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时序性。明确责任人员,同步制定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切实抓好工作落实,构建产供销“一条龙”的新型农产品生产经营服务体系。二是上下联动,部门协调。政府要从宏观着手,对农业产业发展、品牌打造、市场运营等生产要素进行整合,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资源,有计划地组织生产,有组织地包装推介,有重点地培育名牌,打造构元品牌农业形象。各涉农部门要充分发挥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将畜牧干部驻场包抓、农技干部抓点示范等工作机制引入农业产业建设中,夯实包抓责任和目标任务,确保培育任务高质量完成。各经营主体要建立健全现代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从经营主体内部做好纵向技术指导和产业帮扶,奠定产业发展基础。三是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组织编制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十三五” 农业产业发展计划,编制规划时要注重产业现状、发展潜力、提升空间等要素,体现前瞻性、可行性、特色性等特点;制定计划必须实事求是,要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指标紧密结合。四是科学评估,严格考核。制定考核办法,把发展情况、干部科技人员是否抓到户、服务到户作为评定工作实绩的主要内容。对抓好龙头企业、园区建设、大户发展、招商引资、市场销售成绩突出的有关人员,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开展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创先争优,把农业产业发展纳入对单位和村绩效考核,以严格的考核奖惩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12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立足于茶产业的基本环境,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化、市场化工作。充分利用我县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和政策优势,全面调动茶商茶农积极性,推动茶产业发展上层次、上轨道,实现了茶产业发展升级进位的良好开局。2014年,茶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三项指标在XX市均排名第三,占全市的五分之一。目前,我县茶产业的发展正式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转折与突破同在的关键时期。10月份以来,我先后深入到竹园、猫场、星宿等乡镇和多家茶叶企业就如何进一步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做大做强大方茶叶产业开展专题调研,情况如下:一、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一)茶叶基地(茶园)建设情况 1、茶园面积。2014年,全县茶园总面积14.41万亩,其中:投产茶园1.46万亩,产量98吨(其中:绿茶产量60吨;黄茶产量38吨。实现茶叶总产值1960万元,茶产品有“九洞天仙茗”牌绿茶系列、“彝家女”牌绿茶系列和“海马宫牌”绿茶及黄茶系列。2、茶园分布。全县33个乡镇(办事处)均有茶叶分布,重点产茶乡镇有竹园、猫场、星宿、安乐、鼎新、绿塘、黄泥塘、六龙、凤山、达溪、瓢井、兴隆、八堡、果瓦、长石、对江、三元、马场等18个乡镇,典型的茶叶专业村有:海马宫、碧脚、永久、联合、风景、营脚、白宫等16个村。其中:超过万亩的有3个乡镇(猫场镇、竹园乡、安乐乡),超过千亩的有6个乡镇(果瓦、鼎新、三元、兴隆、星宿、黄泥塘),1000亩以上基地18个。(二)全县茶叶企业发展现状全县茶叶加企业有四家,其中,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有XX县九洞天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茶叶分公司、贵州海马宫茶业有限公司、贵州大定府茶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加工绿茶产品,但全县大部分茶叶产品加工均以家庭小作坊为主,全县至今没有茶叶精制加工企业。到目前全县茶叶加工企业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XX县九洞天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茶叶分公司),市级1家(贵州海马宫茶业有限公司); 四家企业成功申报了qs认证,两家企业申报了有机茶产地、产品认证,认证面积1475.7亩,全县共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四个。(三)茶叶产品营销状况据调查,本县开办的茶叶商铺己达10多家,大部分以经营绿茶为主,大方籍在外地开窗口茶叶营销人员只有10多人,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重庆、贵阳、成都、福建等地,主要销售大方名优茶和大宗毛茶。(四)行业品牌创建情况我县茶厂中已商标注册的商标有四个,为“九洞天仙茗”、“海马宫”、“彝家女”、“大定绿府茗”等;2009年“九洞天仙茗”牌毛尖、“九洞天仙茗”牌翠片,在2009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分别获金奖、银奖;在2009年第八届和2011年第九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双获一等奖;“海马宫牌”毛尖、“海马宫牌”翠片、“海马宫牌”竹叶青、“彝家女”牌绿茶系列名优茶在国内、国际茶叶博览会和其他展销会、农展会上得到了专家和业内人士的好评;2013年我县猫场镇又被贵州省第二届“最美茶乡”组委会评选为贵州“最美茶乡”;通过有机认证的有两家企业、两个系列产品;已办理qs认证的有4家企业(XX县九洞天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茶叶分公司、贵州海马宫茶业有限公司、贵州大定府茶业有限公司、XX县绿丰实业有限公司),正在申报办证的有1家企业(贵州安益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 (五)茶叶生产方式全县有52个行政村,1.2万户,从事涉茶行业人员达3万人。生产主体以茶农为主,有一家一户的茶农,也有茶叶大户或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多样,一是茶农,主要是自产自销,二是专业合作社+农户,主要是茶园由农户自行管理,若干家茶农的茶园连片形成茶区,在茶区建立加工厂负责加工,加工厂按一定标准收购鲜叶,加工生产,负责销售,三是公司+基地,茶园还是茶农的,公司与茶农签订合作协议,制定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提供统一服务;我县茶叶一直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主要特点是:高中档茶、名优茶以机械加工为主,手工制作;中低档茶、大众茶以手工制作为主,辅以机械加工。二、我县发展茶叶产业的优势和潜力1、适宜的气候资源。XX县地处黔西北高原(云贵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斜坡地带,海拔720米—2325米,气候舒适、冬暖夏凉,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享有“天然空调”之美誉。是全国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兼具的高山原生态茶产区,天然的气候资源优势条件造就了茶树生长缓慢、新梢持嫩性强、茶叶有机成分相对含量较高,具有香高味醇、清心怡神、经久耐泡的独特品质。 2、优越的土地和土壤资源。根据近年来全县土壤统计结果:全县宜茶荒地、荒山面积30余万亩。由于县内工矿企业少,环境污染少,空气清新,水质条件好,土壤中富含硒且多为酸性,以黄壤、黄棕壤、紫沙泥为主。根据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土样化验结果显示,我县境内土壤重金属含量不超标。随着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乡村旅游文化建设、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产业的发展,把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培植特色产业作为发展山区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国家加大对山地、坡耕地治理的投入力度,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保障。3、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全县有33个乡镇(办事处),303个行政村(居委会),3346个村民组,28.14万户,96.34万人,农村劳动力32万个,加之最佳适宜种茶的地方都是较为僻净之地,可利用剩余劳动力完全可以保证茶叶发展的劳动力需要。再则,我县茶农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很多茶农基本技能较熟练,为茶叶健康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良好的交通优势。大方“于滇为咽喉,于蜀为门户”,县境内321国道、326国道纵横交错,毕节飞雄机场、杭瑞高速公路(遵义—毕节段)已开通运行,贵毕公路、大方至纳溪高等级公路是西南出海和北上长江的辅助性大通道;建设中的黔大高速公路、夏蓉高速公路 ,规划即将建设的成贵快速铁路、隆百铁路、昭吉铁路和毕水兴铁路在县境内交汇,将使大方成为川滇黔交界的结合部,彰显“大进大出、畅通无阻”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5、积极的产业政策优势。一是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11]13号文件,下决心打造贵州绿茶生态品牌,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毕党发[2012]24号)、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方府发[2012]42号)。明确提出县政府安排各类财政扶持奖励资金3000万元发展茶产业,整合当前实施的“三江源”项目、“三万”农业工程项目、财政扶持资金工程建设项目、石漠化治理工程项目、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等进行综合配套实施,对新建茶园给予土地流转、以短养长(蔬菜、中药村种植、养殖等)项目倾斜,对茶产业基地通村油路、通组路、连户路、田间便道、沟渠治理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解决了茶园建设初期投入不足的问题,为全县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6、茶文化底蕴厚重优势。XX县产茶历史悠久,明代贵州著名彝族政治家、女土司奢香夫人以海马宫茶上贡太祖朱元璋,“品之甚喜,厚赏之。夫人建就黔中驿道,海马宫茶绪为贡品”,载入《中国茶经》。明初逐步形成的奢香茶文化体现的核心和实质是民族团结文化、民族进步文化,且随着电视剧《奢香夫人》的热播而进入社会各界的视野,这为进一步宣传和推介我县茶叶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宏大的园区优势。根据城市建设规划,毕节-大方同城化发展使大方产业发展出现强劲势头,大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食品药品工业园区、金龙新区、顺德新区、陶瓷工业园区、油杉河风景开发区、慕俄格古城、支嘎阿鲁湖景区、九洞天景区等相继开发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县城古城恢复重建,亮化整治渗透出悠久的文化底蕴,XX区建设,彰显现代都市的豪迈风情,为在大方投资兴业,休闲度假、休养生息提供了最佳境地,大方是一个大有潜力、大有希望、大有作为的地方。三、我县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茶叶企业规模小,缺乏一批上档次、上规模、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目前,我县虽有五家茶叶企业和四个茶叶专业合作社,除XX县九洞天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茶叶分公司、贵州海马宫茶业有限公司2家省市级龙头企业有一定规模外,其余规模较小,基本是家庭作坊式生产,加工水平低,生产设备落后,场地都非常简陋,卫生状况较差,难以通过严格的茶叶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qs认证)。很少企业有现代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或添置各名优茶精制加工机械。往往将优质原料做出低档茶,没有真正发挥出高效益,资源浪费严重,特色资源丧失。众多企业相互间恶性竞争,各宣传各的产品,各打各的品牌,没有形成合力,增加了经营成本。2、茶园管理粗放,单产低,经济效益差。据调查,我县多数绿茶园处于粗放生产的状态,往往是能采多少就采多少,没有从施肥、修剪、改良土壤上入手来提高产量,处于低投入和低收益的生产经营状态。由于大方绿茶没有品牌效应,市场利润空间小,价格低迷(据调查统计平均每公斤单价只有50元,亩产值不足1000元)等原因,制约了茶农种植积极性,部分乡镇出现了大面积的茶园抛荒或改种、套种其他经济作物等现象,大部分茶园一年只采春茶一季,有的茶园只采不养,有的低产园没有得到及时改造,以致产量不高,平均亩产仅5公斤左右,茶叶生产效益不高,严重影响了我县茶产业的发展。 3、人才缺乏,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在人才方面,农业部门茶叶技术人才匮乏,乡镇没有茶叶专业人才,出现技术断层,平时茶叶栽培、病虫害防治、加工技术无人指导。我县大部分茶农在茶加工技术上只会简单的工艺流程,对名茶、精茶加工技术无法把握,质量难以提高。在创新能力上,茶叶加工技术落后,新产品开发、设备更新没有跟上,产品附加值低,茶叶多为初级产品,结构单一,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4、品牌多,名牌少,没有一个市场认同度高、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虽然全县茶叶生产企业先后开发形成了一批名优产品,有的还开发出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但至今仍无一个享誉省内外的知名品牌。究其原因,一是名牌产品产量少、销量小,仅仅停留在“礼品茶”、“参评茶”的规模,对消费者影响极为有限。再者,企业创出品牌后,由于规模、资金有限,难以进行强有力的宣传造势,无力进行有关资质的申请论证,无法做大做强,以至于有些茶叶品质好有品牌因产量低,市场竞争力差,影响了我县茶叶的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 5、销售网络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我县生产绿茶历史悠久,品质较高,但销售不畅,贱价抛售严重。主要原因在于市场营销的观念和手段落后。一方面缺乏对大方茶叶品质、历史和茶文化的系统宣传。大方绿茶品质好,究竟好在哪里,业界知之甚少,普通消费者了解更少,甚至外地客商根本不知道大方还产茶叶。另一方面,企业只侧重于本地销售,基本上没有健全的销售网络,坐等外地客户上门采购,没有或少有自己的销售人员。企业普遍缺乏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缺乏专业的营销人才和专门的市场开拓之策,新的营销手段如建立企业网站、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没有一家企业采用。6、茶农和企业缺乏流动资金,生产运作困难。许多农户尤其是种植大户普遍存在着生产资金不足情况,据了解每亩茶园从栽植到3年后投产见效,需投入3000元以上,县补助资金只有400元,仅为苗款的80%。发展茶园的大部分投入需农户自筹或向农村信用社贷款,这对农民来说困难较大,金融部门对茶农用加工厂和茶园担保贷款无法保证,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申请贷款实行双重担保(既要合作社的执照又要法人的房产抵押)准入门坎较高,难以满足茶叶生产经营需求。茶叶加工企业普遍因缺乏流动资金,运作困难。茶叶生产季节性强,收购、加工茶叶所需资金量非常大,由于银行贷款难度大,企业资金匮乏,不能及时收购茶农生产的原料和支付农民采摘茶青工资,造成有些加工厂半停产,无力进行技术改造,更新设备和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严重制约着茶叶产业的发展。四、对推进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根据我县的总体规划和《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精神,到2016年,实现茶园面积25万亩,力争引进茶叶粗、精、深加工企业20家,建设茶青交易市场15个,产量3750吨,产值7.5亿元的目标。为此,笔者认为要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做好“茶文章” ,一定要突出重点,准确定位,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中心,以龙头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效益为目标,合理调整茶叶产业布局,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加快茶叶加工工艺、设备改造,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经营体系,提高茶叶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县茶叶产业又快又好又快发展。1、加强领导,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我县茶业发展优势明显,前景广阔,对山区保护生态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全县上下要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发展茶叶产业的认识,把茶产业抓好抓实,坚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议县委、政府成立县茶叶产业发展推动组,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套实施办法” 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茶叶产业领导机构,落实专门人员,切实加强茶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研究制定茶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推进茶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协调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建议重点茶产业的乡镇成立茶叶办,将茶产业的发展纳入乡镇和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安排部署,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要转变服务观念。政府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把服务重点从产前、产中服务转到产后服务,引导茶农走进市场,搞强强联合,注重品牌、精制加工、标准包装、文化品位等创新机制上来。三要完善优惠政策。继续制定一系列持续稳定的扶持政策,建立产业扶持的长效机制,给茶农一颗定心丸。进一步加大资金、科技等方面扶持力度,对龙头企业和茶叶种植专业大户,尤其是优良品种的种茶专业户,给予重点扶持。四要强化部门服务。建议县政府明确涉茶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并对落实责任情况实行考评,考评结果纳入年终责任制考核的内容,各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全力为我县茶叶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夯实发展基础。茶叶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我县宜茶区域的特殊性,因而有必要对全县茶叶产业按照区域化、规模化的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议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择优发展”的原则,将新植茶园规划为无公害、绿色名优茶产业带和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带,着重开发“海马宫”、“九洞天仙茗”、“彝家女”、“大定绿府茗”等高中档精品茶叶,以提高大方茶叶产品质量和生产占有分额。 3、大力扶持茶叶龙头企业,提高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一方面要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局要专门就茶产业招商开会研究,加大引资力度,吸引有实力科技含量高的加工企业前来投资办厂,同时要重点扶持改造和完善现有规模大、有潜力、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如:XX县九洞天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茶叶分公司、贵州海马宫茶业有限公司、贵州大定府茶业有限公司、XX县绿丰实业有限公司、贵州安益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及专业合作社等),按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强强联合、协商自愿的原则,在县内现有的几个茶叶生产企业中进行重组,建立一个股份制龙头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提升产品档次,做大做活产业链,发挥最佳经济效益,将产业龙头做强。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科研+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确保茶叶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建立健全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的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保障机制,逐步形成以产权要素连接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再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县茶叶行业协会,达到加强行业管理,搞好专业技术指导、信息服务、人员培训,促进茶叶产业发展。4、加快qs认证步伐,提升茶叶产业发展水平。我国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已对茶叶实行qs认证,如果达不到认证标准,就无法进入市场销售,更无法打品牌。这直接关系到大方茶叶行业的发展和数万茶农今后的出路。目前我县大部分茶叶都是家庭作坊式加工,办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的还不到 20%,多数仅生产设备一项符合要求,其余如厂房面积、环境条件、卫生条件、检验设施等硬件均不符合发证条件。为此,县、乡镇政府应加大对qs认证制度的宣传力度,激发茶叶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茶叶大户申报qs认证的积极性。引导茶叶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从数量扩张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一方面,要继续采取扶持政策,引导和督促具备一定基础和条件的茶叶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加快申报步伐。另一方面,通过宣传激励等方法,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导众多微型茶叶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通过股份合作等形式,挂靠那些已通过qs认证、且具有一定实力、有良好的品牌效益的茶叶龙头企业,或者由行业协会引导各加工小企业、小作坊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或组建茶叶合作社的形式,由农户种植,总公司或专业合作社建设符合qs发证要求的加工厂,进行统一制作、加工,以总公司或专业合作社名义进行申报,通过资源整合,使众多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得以生存并有所发展,让更多的茶产品顺利销往市场。也可考虑在茶叶基地集中的乡镇(如猫场镇、竹园乡、安乐乡)、交通便利的区块(如:XX县食品药品工业园区)建立精制茶叶加工园区,吸引茶叶龙头企业和引导小企业联合起来组成经济合作组织入园生产,统一质量标准,摸索最适宜大方鲜叶原料特点的工艺参数,规范管理制度,取得市场准入证,提高市场竞争力。5、打造“大方贡茶” 品牌,提升我县茶叶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后茶叶市场的竞争,不仅是质量、价格的竞争,更主要的是品牌的竞争。大方茶虽然获得过国际和国家级奖项,但少数虽有知名度,却无商品规模,多数品牌因各种原因,则知名度低、产量少,制约了茶叶品牌的成长。因此,要在产品定位,品牌塑造,宣传推介和市场拓展上下功夫。①树品牌。要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尽快明确我县茶叶主打品牌。大方贡茶历史悠久,有一定规模和面积,是我县一大优势,建议大方茶产业,像福建省福鼎县举全县之力打造白茶品牌那样,集中统一运作,全力打造“大方贡茶”品牌,结合打造古彝文化城,集中精力,形成合力申报“大方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依法将我县独特口味茶叶品牌保护下来,使这个品牌成为大方茶叶的公共品牌;对大方茶叶品牌运作,建议采取“五统一”,即“统一品牌<大方贡茶>、统一标准、统一标识包装(大方贡茶原产地保护标志)、统一区分企业商标、统一市场协调运转”,进一步扩大大方贡茶影响力。②抓促销。通过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推介会和彝族文化节庆等活动,开展大方茶产品和品牌的宣传推介,积极参与外地举办的茶事活动,加强交流,全面推介大方贡茶产品;建议县委、县政府带头,统一用大方贡茶作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礼品茶、办公茶,强化大方贡茶品牌宣传。③ 抓演艺。建议县里组建一支茶艺表演队,寻找适合大方贡茶特点的品茗茶艺,茶艺表演队人员从全县茶文化爱好者或民间文艺团体中选拔,每年政府给予一定补助,聘请茶艺专家、老师授艺,要依托民营企业发展的方式,把茶艺队搞好。④办栏目。建议县电视台开办《奢香和茶文化》专栏节目,并选拔优秀节目向省市电视作重点推介,积极邀请省部级领导和名人名家到大方参加茶叶专题讲座和大型茶文化艺术节,全方位宣传大方贡茶。6、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和营销网络建设,不断拓展产品销售市场。目前我县年毛茶交易额1960万元,三年后将达到7.5亿,但目前全县茶叶产品营销人员只有30多人,这与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要求形成很大的反差。所以,必须下大力气建立完善专业市场和销售体系,除积极支持、引导建立以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各类销售中介服务组织,还要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的重要作用,尽快建成一个带动力强的茶叶专业市场,建议县政府结合县经济开发区规划在火车站附近或结合片区开发,规划一块80-100亩土地,建设“黔西北奢香茶城” ,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管理规范集茶叶交易、茶文化于一体的茶叶市场,全面提升市场的档次和品位。同时以此为基础,建议县政府在规模茶区(如竹园、猫场、黄泥塘等乡镇)建设一至二个茶青交易市场,使加工企业有充足的原料,以活跃茶叶市场,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茶农效益。要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及有实力的个体经营户到大中城市设立大方茶叶专卖店、专卖柜和专销区等营销窗口,宣传推销我县的茶叶,对他们销售大方贡茶的经营进行奖励扶持,提高大方贡茶的市场占有率。 7、挖掘、培训专业人才,实施科技兴茶战略。一要加快茶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议县政府整合我县茶叶人才资源,将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乡镇农技部门,指导茶农生产和加工技术;就地培养,分批选派部分乡镇农技人员到茶叶专业学校进行系统进修培训,使之成为茶叶专门人才;有计划地将《茶叶生产与加工》和《市场及茶艺班》列入职业教育课程培养茶叶专门人才;同时建立人才引进机制,着重引进和培养企业管理、市场开拓和茶叶精深加工专业人才和茶叶大中专毕业生。随着茶叶产业的发展和需求,我县急需评茶师、茶艺师,建议尽快联系有资质的培训认证机构,进行专业培训,培养一批评茶师、茶艺师。二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兴茶力度。科技部门每年要将茶叶良种繁殖、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制茶工艺、生物农药的运用、机械化作业技术推广和茶文化运作等课题列入科技攻关项目,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证。三要健全茶叶科技推广网络。县财政要设立茶叶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茶叶新品种引进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加工新工艺研究、无公害技术示范等方面,确保茶叶科技推广的顺利实施,使茶农、经营者能有效将先进科技应用于生产;同时要充分利用电脑网络及时发布和收集茶叶产销信息,为茶产业发展服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大技术培训,推广茶叶生产和加工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提高茶叶科技含量。8、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培育产业发展。各级政府除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对茶叶产业给予扶持外,还要协调金融贷款,多渠道增加对茶产业发展的投入,可采取如下形式:借鉴福建大田经验,建议县政府依托县茶叶行业协会成立茶叶贷款互保基金会,政府给予扶持资金,再由加入的茶农每户注入1000-2000元作为基金注入银行,银行给予茶农按基金1:5贷款指标提供贷款;也可鼓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立茶叶贷款担保协会,为茶农提供贷款担保;建议银行、信用社将茶园、茶叶加工厂、机器设备评估作为固定资产质押贷款,支持茶农发展生产;尽快实施茶园林权的确权,以方便茶农将林权证作为金融部门抵押贷款条件,以解决茶农生产流动资金不足问题。12按照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要求。XX市统计局组织课题调研组,对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结合调研情况作如下分析和探讨。一、XX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1、传统农业稳定发展,为现代农业产业供了有力保障。多年以来,XX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传统农业具有扎实的基础,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坚强保证。从农业产值规模来看,201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78.2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17.3亿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196.8万亩,生猪出栏200.6万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收入逐年提高,为今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条件,现代农业产业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据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14年,全市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3178元,比2010年增加6295元,5年增长72.2%,年均增长14.4%。2、农业的商品化程度逐年提升。商品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为了提高农产品商品化水平,XX市积极引导农民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采取各种营销方法,从而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2014年,农林牧渔业商品产值60.21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77.26%,比五年前的2010年提高了6.1个百分点。湘乡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一连增”。201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115.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53.7万吨,调出优质粮食达13多万吨。 3、农业产业化与休闲农业进程加速发展。多年来,XX市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政策,大力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经几年的努力,全市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正在加速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日益规范。截止2014年末,XX市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7家。专业合作社416家,有12家进入省级示范合作社,50家进入XX市级示范合作社。拥有省星级休闲农庄5家,其中明月山庄与茅浒水乡在2012年获得全国五星级休闲农庄的殊荣,龙生龙和获得省五星级休闲农庄荣誉称号。休闲农业产业每年实现总收入8000多万元,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在湘潭五个县市区中位居第一位,发展潜力较大。在农业生产中,这些企业和组织立足“三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动湘乡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又好又快的发展。4、特色优势农产品成效明显。XX市特色农产品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建设,形成了粮食、油料、食品、皮革、饲料、生猪、竹木和茶叶八个主要加工产业,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行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连续五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连续八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荣誉称号。生猪存栏300头以上的达到292多户,常年出栏肉猪200多万头。粮食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110万亩以上,总产量50万吨以上。油菜基地5万亩,桑叶基地5000多亩,速生林基地 3万亩,其中楠竹2万亩。至2014年底,农产品加工企业资产总额达26.38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产总额为14.0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为9.23亿元。其中粮食、生猪、皮革、竹木、饲料、茶叶行业发展较快2014年分别完成销售产值35.75亿、88.64亿元、83.42亿元、12.25亿元、5.24亿元、2.79亿元。皮革产业年加工量达300万张,实现利润9652万元,创利税3620万元,出口创汇4428万美元,主导产业安排就业9310人。形成农户进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体系。推动湘乡现代农业产生的飞跃。这次飞跃不仅是“量”继续大幅度增长,更重要的是“质”的提升,把湘乡现代农业产生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5、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XX市农机作业面积快速增长。机耕、机械种植和机收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要发展方向,与人工作业相比,机耕、机械种植和机收作业效率高。2014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94万千瓦,拖拉机896台,联合收割2089台,插秧机500余台,各类耕整机械3.5万台,仅水稻生产中农机作业面积已达210.8万亩。其中,水稻机耕面积达102万亩,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91.4%;水稻机械种植面积达16.8万亩,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15.1%;水稻机收面积达92万亩,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82.4%。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6、农村土地流转日趋规范和活跃。近几年,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实,农村土地流转程序不断规范,XX市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比例不断提高,流转期限由短期向中长期发展,流转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目前,XX市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转包、转让、互换、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据统计,2014年,XX市流转耕地面积26.6万亩,流转出承包耕地的农户达10.9万户,占耕地总面积的42.3%。7、设施农业生产发展势头强劲。近来年,随着设施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农民从事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XX市设施农业生产发展势头强劲。从设施农业发展规模上看,2014年,设施农业数量达380个,设施农业面积达16.4万亩。在全市设施农业中,蔬菜播种面积为17.5万亩,产量达36.8万吨;瓜果类播种面积为0.9亩,产量达0.8万吨。据统计,2013年冬到2014年春,全市大棚草莓种植面积为150亩,产量达28吨,除送到市场进行销售外,还发展了观光采摘等休闲农业。8、农产品质量得到重视。近来年,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食品安全的关键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XX市积极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新形势、新问题、新特点,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认真架好“ 监管体系、安全督查、标准化生产。2014年全市建立蔬菜、水果、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50多万亩;继续推行绿色植保防控,在东办和育塅乡共建立绿色防控核心区1万亩,辐射区4万亩。同时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已认证的79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加强管理,全年共检查种子品种200多个,抽查种子样品80个;检查农药品种180多个,抽查农药品种47个;检查肥料品种50多个,抽查肥料品种30个;抽检蔬菜样品2056批次,合格2054批次,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99.9%。全年出动执法车辆240多次,组织执法人员检查900多人次,共立案7起,结案7起,结案率100%。整顿和规范了农资市场,有效地保护农民的利益。据统计,2014年,全市农药使用量按实物量计算为1573吨,比2013年减少使用2吨,下降0.1%,XX市的农药使用量呈减少趋势。二、XX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受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影响。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比较普遍,造成农村老龄化快于城镇。据统计,2014年XX市乡村外出(离乡)的从业人员达30.8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39.2%,占乡村总从业人员的66.2%。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造成了农村留守人员中的劳动力素质难以提高,现代农业技术难以推广,生产模式粗放化,产量得不到提高,同时缺乏农产品市场营销理念,农产品找不到好销路,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 2、受土地资源紧张的影响。一是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较少,多年来人地关系紧张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2014年,XX市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79亩。二是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普遍较低,没有进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耕地种植效益偏低,农村建设用地粗放浪费、效益不高,对产业生产一定的影响。三是工业的发展造成了重金属污染,土壤养分失衡、土壤板结。另一方面城镇化发展用地增长过快,导致优质耕地减少,影响农业增产。3、受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影响。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和根本途径。湘乡农业科技不断创新,效益日益凸显,但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仍然面临着资源、资金和人才等一系列困难和障碍。一是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XX市有政府部门属科研机构1个,机构在职科技活动人员有21人。2013年,机构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科技经费支出为55万元。目前,科技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在全市范围内也尚未能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学校、科研机构、农民及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相结合的农业技术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二是农业科技创新成果难以普及的问题凸显。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得不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过于理论化,农民(企业)无法获得生产中迫切需要的技术与服务;受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影响,农业科技成果难以推广;示范环节不完善,地域生态、土壤等存在差异,农业新科技、新品种在生产应用中效果不显著。 4、受传统农业经营体系的影响。现在XX市农业生产主要是以农户家庭经营和传统农业经营体系为主,主要优势领域在于农产品生产环节。但是,从整个农业产业链来看,特别是农产品的产前、产后环节,如农资采购与供应、农产品物流与营销、农产品加工和储藏保鲜、农产品质量控制和品牌建设、农业金融保险或农产品期货市场等领域,靠农户家庭经营难以做大做强,有些领域甚至难以进入。随着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传统农业经营体系在现代农业产业链竞争中的比较劣势日趋突出。三、对策与建议1、稳抓惠农、支农政策落实。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要抓住十八大提出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大好机遇,整合本地优势资源,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相关补贴,提高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农业的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2、重点推进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一是要高度重视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确发展目标,争取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综合型示范基地;二是要加强宣传和指导,为示范基地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要有效带动当地农民从事现代化、规范化的生产经营,实现示范基地内农民增产增收,从而达到示范作用。 3、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发挥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一是建立农业科技推广平台和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二是充分发挥各乡镇农业带头人的带动作用,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和困难;三是鼓励和支持更多大学毕业生投入到农村工作中,使他们成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四是加强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进行农业生产的技能和农产品市场营销的理念,培养现代新型农民。4、不断完善农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落实农机补贴,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5、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一是创新农业管理,建立和健全农业产业化组织,进行规模化生产,实现农业生产服务加工专业化、社会化;二是促进生产、服务与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推进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升级,同时延伸产业链,充分发挥”龙头“ 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三是加强农业品牌培育创新力度,制定特色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和品牌培育奖励政策,不断提高湘乡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品牌竞争优势;四是充分发挥本地物流市场优势,培养和发展农业流通龙头企业,实现湘乡绿色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快、卖得好价格;五是大力发展各类精品农业,包括科技和科普农业、文化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促进湘乡现代农业产业多样化发展。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