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楝素和鱼藤酮混剂毒效测定研究

印楝素和鱼藤酮混剂毒效测定研究

ID:26578638

大小:79.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7

印楝素和鱼藤酮混剂毒效测定研究_第1页
印楝素和鱼藤酮混剂毒效测定研究_第2页
印楝素和鱼藤酮混剂毒效测定研究_第3页
印楝素和鱼藤酮混剂毒效测定研究_第4页
印楝素和鱼藤酮混剂毒效测定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印楝素和鱼藤酮混剂毒效测定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印楝素和鱼藤酮混剂毒效测定研究ok3g.L-1配制成系列试液,置烧杯中待用。浓度范围在能引起供试昆虫死亡率在10%~90%之间。然后参照FAO推荐的叶片浸渍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测定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印楝素和鱼藤酮的性质,采用叶片药膜法。将印楝素和鱼藤酮原药用丙酮配制成高浓度的母液,使用时再用0.5%的TritonX-100稀释成所需要的浓度和配比。将甘蓝叶片用洗涤灵洗干净后,浸在系列浓度的药液中10S,取出后,垂直挂于铁丝上阴干论文提纲怎么写。将阴干的叶片分别放在培养皿中,每皿放10头3龄幼虫。保持2

2、5士1℃,在48h后检查死亡率。1.3.2混剂的联合毒力1.3.2.1最佳配比的筛选按比例混合(crafte)法进行最佳配比的筛选。以单剂的LC50值为基础,设l1个浓度梯度及空白对照共l2个处理进行测定,其中各处理两单剂比例(如表1)(以各自LC50值为100%,然后1O等分,分别计算在各比例中的含量)。每个配比的药液按上述方法进行毒力测定,处理后48h检查死、活头数,求出各配比的毒效比率。各处理测定结果计算公式如下:预期死亡率=A农药LC55值实际死亡率×A农药所占比例+B农药LCso值实际死亡率×

3、B农药所占比例毒效比率=实际死亡率/预期死亡率其中A、B农药LC55值实际死亡率及混用的实际死亡率都以测定三组的平均校正死亡率来计算。毒效比率>1.25表现增效作用,毒效比率<O.75表现拮抗作用,毒效比率在1左右为相加作用。1.3.2.2最佳配比的联合毒力测定最佳配比筛选出来后,再进行最佳配比混剂的室内毒力测定,测定方法同上,然后采用孙云沛等(1960)提出的计算联合毒力的方法求其共毒系数,计算公式如下:共毒系数CTC={(1/混剂LC50)/[(1/单剂A的LC50)×A的含量]+[(1

4、/单剂B的LC50)×B的含量]}×100。共毒系数(CTC)接近100表示相加作用,明显大于100表示增效作用混配,显着小于100表示拮抗作用。1.4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药效试验于地点选在江苏省徐州市九里汉王乡试验基地,土壤类型为壤土、肥水充足、生产管理措施一致。小区面积和重复:每小区面积30㎡,每个处理设4次重复。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施药方法:2007年09月27日施药,应用“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孔直径0.7mm。试验时甘蓝处于包心前期,小菜蛾发生初盛期,平均每株有

5、幼虫3~4头。试验期间平均气温17.7℃,药后无明显降雨。调查时每小区采取五点取样法,每点3株,共计15株。如果总虫口数量不够50头,适当增加调查的株数。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1d、2d、3d各调查残留虫量,计算虫口减退率,以对照区虫口增减率校正防治效果,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用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法比较处理间药效差异的显着性。校正死亡率采用如下公式:校正死亡率(%)=(处理前后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处理前后对照区虫口增长率)/(100+处理前后对照区虫口增长率)×1002结果与分析2.1单剂

6、毒力测定结果单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两种农药对小菜蛾毒力大小排序为鱼藤酮>印楝素.鱼藤酮毒力较高,为LC50为7.2380mg.L-1,印楝素毒力比较低,LC50为362.9124mg.L-1。印楝素的毒力指数相对较低。表1对供试药剂(单剂)的毒力比较药剂名称毒力回归方程LC50/mg.L-1LC50的95%置信限/mg.L-1相关系数印楝素Y=3.0412+0.7652x362.9124290.2184-461.51580.9997**鱼藤酮Y=4.1282+1.0142x7.23805.1633

7、-11.01840.9971**2.2印楝素与鱼藤酮对小菜蛾毒力最佳配比的筛选以两单剂LC50近似值(印楝素取363.0000mg.L-1,鱼藤酮7.2000mg.L-1)为100%,采用交互测定法进行筛选,处理设置与试验结果见表2混配,从表2可以看出,最后三组随着鱼藤酮浓度的增大,毒效比率一直在增大,从这种趋势看,印楝素与鱼藤酮最最佳配比很有可能小于5.60:1,为了更进一步找出印楝素与鱼藤酮最佳配比,我们把印楝素的比例降低为8%、6%、4%和2%进行了进一步的筛选(表3)论文提纲怎么写。结果表明印楝

8、素与鱼藤酮有效成分的最佳配比为4.38:1,毒效比率达到1.94,增效作用最强。参照最佳配比结果,实际以印楝素:鱼藤酮=4.4:1混配,测定混剂室内毒力结果列于表3。从表3可以看出印楝素与鱼藤酮按有效成分4.4:1比例进行混配,增效作用明显,共毒系数达348.1075。0.32%印楝素EC和0.9%鱼藤酮EC按有效成分的最佳配比4.4:1进行混配连同单剂一起进行田间实验。处理设置与试验结果见表16,从表16可以看出,2.5%鱼藤酮EC5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