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赤壁赋课件

高二语文赤壁赋课件

ID:26563457

大小:2.16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27

高二语文赤壁赋课件_第1页
高二语文赤壁赋课件_第2页
高二语文赤壁赋课件_第3页
高二语文赤壁赋课件_第4页
高二语文赤壁赋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赤壁赋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赤壁赋苏轼一、学习目标(一)、学习本文写景与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二)、体会本文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二、背景提示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壁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

2、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因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关于赋兼具诗歌和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可以用来抒情说理。关于本文赤壁赋分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本文是《前赤壁赋》。写作背景苏轼被贬黄州,第二次来到赤壁而写。此赤壁非赤壁之战之赤壁。感情线索:乐……悲……乐出自成语:正襟危坐、杯盘狼藉、沧海一粟、如怨如慕。检查预习(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1、壬戌()10、酾酒()2、桂棹

3、()11、横槊()3、余音袅袅()12、渔樵()4、幽壑()13、扁舟()5、嫠妇()14、匏樽()6、愀然()15、蜉蝣()7、山川相缪()16、无尽藏()8、舳舻千里()17、狼籍()9、旌旗()18、枕藉()rénxūzhàoniǎohèlíqiǎoliáozhúlújīngshīshuòqiáopiānpáofúyóuzàngjíjiè三、(二)、指出下列各字的通假字1、属——2、冯——3、缪——(三)、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嘱缭凭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对偶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比喻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

4、斗牛之间。拟人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夸张苏轼书法苏东坡游赤壁苏东坡像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凌万顷之茫然。()3、渺渺兮予怀()4、客有吹洞箫者5、何为其然也6、而又何羡乎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8、而今安在哉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倒装句宾语前置宾语前置被动句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古今异义徘徊于斗牛之间望美人兮天一方白露横江七月既望凌万顷之茫然知不可乎骤得吾与子之所共适慢慢移动内心思慕的人白茫茫的雾气农历每月十六旷远的样子屡次享有的意思词类活用桂棹兮兰桨羽化而登仙肴核既尽

5、顺江而东下江陵乌鹊南飞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侣鱼虾而友不知东方之既白。名作状:用桂木,用兰木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一样形作动:吃尽名作动:向东挺进名作动:攻下名作状:朝南使动用法意动形作动:显出白色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开头交代游赏的时间“七月既望”、方式是“泛舟”(于是才有后文关于江水、月亮的描写、议论)、地点是“赤壁之下”(于是才有后文关于三国历史的追叙与联想)和人物“苏子与客”(于是才有后文关于宇宙人生见解的双方对话)。这几句看去像一般游记文的寻常格套,却并非可有可无的闲笔。接着总写游地的优

6、美景色与游人的欢快心情。(描写)“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风、水。(扣“泛舟”二字。)(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扣“七月既望”)六、鉴赏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一轮明月应作者的召唤,冉冉升起了。“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经月亮银辉的浸染,茫茫的雾气、江水、夜空显得浩瀚无边,浑然一片;游人的心境也随着疏朗开阔,无拘无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

7、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兮,兮。《诗经—陈风—月出》(该诗写一男子在月下怀念美人。)liǔyǒucǎo第二段是过渡部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即继续描写“泛舟”的欢快心情。“于是饮酒乐甚”——点出“乐”字。是深入一层的写法,并非仅仅为加强突出“泛舟”的欢快心情,主要是为着带来下文感情的变化,以引出一番议论。歌词从《月出》诗生发而来,表现的是政治的感慨,是作者在遭贬后,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而不甘沉沦。不过“击空明兮溯流光”一句已包含着

8、淡淡的哀愁了。为苏轼伴奏的客触景生怀,有感于人生的短促。他按自己的感受吹箫,箫声中有一种悲凉的调子,与气氛很不协调,引出苏轼的惊讶,才有作者的询问,于是由客的回答带出第三段文字,启下写“悲”。“托遗响于悲风。”(抒情)第四段苏轼对客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的驳斥,又回到了“乐”字上来了。(议论)第五段作结,写客被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