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563134
大小:5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7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讲完这节课,我的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学情和教材,编写的学案指导自学的方法具体,尤其是两个问题的设置将自学活动引向深入,课堂自学效果较好,《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其次,对混合运算中题目的分析应多引导学生尝试分析,这一点教师分析偏多,应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只有分析好了,才能做对题,教学反思《《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再次,课堂检测过程中,学生板演出错后,应该让学生说出错的原因,多数明白,还要着重强调易
2、错点。我不应该带着学生更正,自己指出出错点,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果能让学生讲解自己的做题顺序步骤,这样“兵教兵”,效果就更好了。最后,由于对课堂教学环节把握不到位,应该在练习结束后适当课堂小结,对照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心里有底儿,反思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以及哪些目标没有达到,以便课下有针对性地练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 第2篇《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关胜喜 〖预览〗本次公开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乘方».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方
3、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一.上新课前先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我是以直接指名学生回答的方式来提问有理数乘法法则以及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的,我觉得不太好,如果能直接板书或者PPT展示一些相关的计算题来让学生做会更好,这样更能检查和巩固上节课学生学习的知识点。二.情景导入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张足够大的纸的厚度为0.075mm,对折25次后它有多高有多厚?接着引人两个问题,求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和一个棱长为a的正方形的体积,这样显得过渡有点生硬。我觉得对折25次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学生得出结果为进而
4、提出疑问,这么多个2相乘有没有更好的表示方法?然后通过a的平方和a的立方延伸出几个a相乘的写法和读法会更好。第三个不足之处是:PPT内容设置不太合理,练习和习题没有分开,以后的每一次新授课都应该将例题和习题分开,而且例题必须要有正确的解题格式和过程。第四个不足之处是:在a的n次方中,对于哪个是指数,底数和幂只是在PPT中弹出,这是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也是易混淆的知识,应板书在黑板,而且在练习题中遇到乘方应多强调哪个是底数,指数和幂以加深理解。第五个不足之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 第3篇《
5、有趣的图形》教学反思 〖预览〗《有趣的图形》一课将古老的中国汉字—象形文字收录入美术课堂,象形文字它用最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知道它代表什么东西使学生在感受象形文字的变化之美,体会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也使学生在欣赏汉字的造型美之余能够有更多机会了解我国古代汉字的造字规律,激发起探究古汉字的形、意两者关系的兴趣。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重点在于对线条勾画事物后的概括简化和对形象对象特征的把握上,所以我以这两点为中心,对我的课进行了设计。在
6、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改进。我也不断反思中进步着,我对美术课程学习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入着。上本堂课之前没有进行过试讲,简单的道具也是在匆忙中完成的,课堂的设计也是完全由我一个人完成,所以课堂效果存在很多不足。认真回顾一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反思一:怎样将“有趣”贯穿整个课堂?本堂课的课题为“有趣的图形”,“有趣”自然是本次主题活动的灵魂,“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体会学习过程的有趣”应是本节课的立脚点。在课堂设计中应该处处以学生为主,以至学生在本课的教学难点学习中也是感到的是乐趣,最后的练习避免学生不
7、知如何动手。要让学生感到进行活动就像是在进行游戏,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活动。反思二:活动环节的设计的目的性是什么,是……《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4 第4篇《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 〖预览〗艺术学校陈惠菊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动物共栖现象,了解课文讲述的三组动物共栖现象,弄清动物共栖的原因。2.感悟作者怎样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科普知识,产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3.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其他动物共栖时的有趣。三、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作者是怎样写出动物共栖时的有趣的。2.能仿照
8、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其他动物共栖时的有趣。四、教学难点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其他动物共栖时的有趣。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课前学生预习要求。1.课文介绍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它们共栖的原因是什么?2.查找资料,了解其它动物的共栖现象。七、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科普文章,谁来读题,理解“栖”(课件出示:居住、停留的意思)。理解“共栖”。2、据题测文。同学们,读了课题,我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