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557226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7
《关于诚信的哲学思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诚信的哲学思考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诚信品质的正确性与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诚信品质进行阐述分析,解决人们思想上的疑惑和迷茫;呼吁每个人都要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而努力。关键词:诚信;欺骗;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社会上一些假冒伪劣、欺骗等现象时有发生,新闻媒体屡有报道,难怪有人发出“好人遭殃”“老实人吃亏”的感慨,感慨之余,人们不禁要问,诚信到底还是不是人们应遵守的美德?还有没有市场?我们应如何把握和对待?这些疑惑与迷茫下的诚信危机,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一、诚信的正确性和重要性(一)诚信的涵义反映了物
2、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诚信,即诚实守信,就是不欺骗,不歪曲事实,在此基础上,说到办到。看来,要做到诚信,在一定意义上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相吻合的。以事实为依据是办好事情的前提,只有在事实基础上,才能得到正确的判断和理论,依靠正确的判断和理论才能解决好问题,推动事物的发展。任何虚假和伪装都将注定其唯一命运——失败。回顾中国近代史,共产党的真诚与国民党的虚假形成鲜明对比,在力量极大悬
3、殊的情况下,共产党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诚信,充满欺骗的人如何能真实正确地反映分析客观事物,即使最简单的道理,让这些人说出来也会完全扭曲、变形、颠倒,结果只会害人害己害社会。(二)诚信体现了事物的联系原理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学校开设各学科的联系;社会各行各业的联系;经济政治文化的联系。联系充斥着整个世界,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人诚实守信,就能得以多助左右逢源,克服种种困难,有不利变有利,有被动变主动最后取得成功。否则,只
4、能遭人唾弃、斥责,处处碰壁,甚至走向绝境,或许也能得逞一时,但决不能得逞一世,最终逃不掉惨败的命运。在经济快速发展,商战日趋激烈的今天,以诚为本,信誉至上,更是商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经营的好坏,是生存还是被淘汰,都与经营者的诚信密切相关。海尔集团,其前身为青岛电冰箱总厂,把检测出库存不合格的冰箱全部砸掉,以“诚”字获取快速发展而闻名全国。美国大公司假账丑闻,令该公司股票大跌。一切的一切,无不道出“诚信是金”的道理。(三)诚信与欺骗的并存符合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论什么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
5、两个方面。分析事物时要学会用“两分法”“两点论”,而不是“一点论”。根据辩证法,诚信与欺骗这两个方面同时存在就不足为奇了,属正常现象。我们不可能保留事物矛盾的一方而抹去另一方。正如,生与死,不会因为人们热爱渴望生命就能够长生不老。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威胁和伤害,不可能因此就不发展科学。所以,诚信存在,与其对立的另一方面就肯定存在,我们要能够正视,能够客观的对待。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事物的性质是有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因此,我们分析事物,不仅要看到矛盾的两个方面,更要分清分清矛盾的主要
6、方面和次要方面,即哪是主流,哪是支流。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诚信正义是主要的,一直是人们所赞扬的高尚品德,受到广大人民的推崇,当然我们也并不否认欺骗之类社会阴暗东西的存在,但充其量只是社会副产品,是支流,丝毫不影响人类高尚的道德情操。正像乌云遮不住太阳一样,阻碍不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向前发展。看问题时,不能因为看到不好的一面就全盘否定,就丢掉了信心,失去了勇气。要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点,分清主次,明辨是非,不做“一叶障目”的愚人。二、诚信的界限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
7、的特点,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诚信中有两种情况,就需要具体对待。一种情况是诚信外延的内缩。我们看下面现象:一个人本着诚信的原则,告诉病人一个别人一直隐瞒的真相——该病人换了不治之症,使病人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快速死亡。对犯罪分子、对敌人仍讲诚信,对方在不断欺骗还深信不疑。这种所谓的“诚
8、”,实质是一种迂腐,是一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一种行为。“诚”的愈深,危害就愈大。表面上看,似乎属于诚信范畴,实质则不是,这种“诚”要不得,应去掉,称之为诚信外延的内缩。另一种情况是诚信外延的外扩。看以下现象:一支部队陷入敌人包围,士气消沉将要全军覆没,将领
9、骗士兵说援军到了,于是,一鼓作气冲出了包围。又如,欺骗一位老母亲说她已死于战场的儿子还活着。欺骗犯罪分子使之绳之以法。在这些事例中,我们能说“欺骗”不是代表善意、真诚和正义吗?特殊情况下,表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