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机构竞争、声誉对债项评级的非对称影响

评级机构竞争、声誉对债项评级的非对称影响

ID:26556793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7

评级机构竞争、声誉对债项评级的非对称影响_第1页
评级机构竞争、声誉对债项评级的非对称影响_第2页
评级机构竞争、声誉对债项评级的非对称影响_第3页
评级机构竞争、声誉对债项评级的非对称影响_第4页
评级机构竞争、声誉对债项评级的非对称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评级机构竞争、声誉对债项评级的非对称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评级机构竞争、声誉对债项评级的非对称影响[摘要]本文利用我国2010-2014年企业债和公司债的数据,设计了新的声誉变量,发现和证实了评级机构竞争、声誉对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存在非对称影响。结果表明:竞争具有负面作用,加剧评级虚高,声誉机制具有正面作用,能够抑制评级虚高;竞争主要影响主体评级,声誉机制主要影响债项评级;主体评级包含了更多的专有信息,具有更强的融资成本效应;我国评级机构通过调高主体评级来争取客户,通过控制甚至调低债项评级来维护声誉资本。中国4/vie  [关键词]信用评级;声誉机制;主体评级;债项评级  一、引言  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债券

2、市场健康发展对于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债券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信用评级机构。现代金融体系中,信用评级在金融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欧洲债务危机中,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因滥用“话语权”和金融资产定价权受到了各方批评,相关教训也强化了我国政府加快本土评级机构发展的决心。然而。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出具的信用评级却有较为奇特的现象。以企业债和公司债信用评级为例,2013-2015年,债项评级被调低的债券分别有45只、47只和61只,债项评级被调高的债券分别有94只、100只和195只,主体评级被调低的债券分别有63只、

3、50只和90只,主体评级被调高的债券分别有382只、372只和479只。  上述数据说明我国债券的信用评级在两个方面存在不对称:一是变动频率不对称,主体评级的变动频率高于债项评级。二是变动方向不对称,调增是主要的变动方向。这两个不对称至少引出了两个问题:一是主体评级调增表征的发行人信用水平提升为什么没有在债项评级中得到体现?二是评级机构为什么在宏观经济下行、企业信用风险不断加大的背景下,逆势调高信用评级?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评级机构的行为特征和评级质量(RatingQuality)进行深入分析。考虑到行业竞争的压力和积累声誉资本的诉求会显著影响评级机构的行为和评级质量。

4、本文拟从评级机构竞争和声誉对债券信用评级影响的角度来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二、文献综述  (一)评级机构竞争与债券信用评级  Doherty等分析了标普进入由贝氏(A.M.Best)垄断的保险评级行业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标准普尔出具了更加准确的信用评级,提高了行业评级质量。然而,许多研究却发现评级机构竞争会加剧评级虚高,带来负面效应。Becker和Milbourn发现,随着惠誉市场份额不断增加,评级为投资级及以上的债券占比显著提高,评级与利差的相关性、评级预测违约的能力都在下降,表明评级机构之间的竞争会导致评级虚高,降低评级质量。Cantor和Packer以及Bong

5、aerts等发现,惠誉在与标准普尔和穆迪竞争时往往会出具不合理的高评级。总之,虽然部分文献认为促进评级机构竞争能够提高信用评级质量,但仍有许多文献认为,竞争会导致评级虚高,降低评级质量。  (二)声誉机制与债券信用评级  在一个信息不对称市场中。拥有良好声誉的企业也意味着拥有较高的产品质量。即高声誉评级机构出具的信用评级拥有更高的评级质量。但许多研究却发现声誉机制并不能保证较高的评级质量。Klein和Leffler进行的理论分析认为。企业积累和维持声誉资本有助于提高长期收益。而撒谎等破坏声誉的行为会增加短期收益,企业的行为取决于这两个方面收入的多寡。Mathis等发现当

6、评级机构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于非标准化资产的评级时,声誉机制并不能约束评级机构给予虚高评级的不良动机。Bolton等发现当错误评级造成的损失和维�o声誉的成本较小时,评级机构倾向于给予虚高评级。总之,已有文献认为声誉机制虽然具有抑制评级虚高的作用,但抑制程度会受到违约风险、误判成本、被评级资产的复杂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上述研究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现有文献认为评级机构竞争、声誉等因素对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的影响是一致的,这无法有效解释我国债券评级的不对称问题。第二,关于我国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的研究中,均采用了市场份额作为评级机构声誉的替代变量;但我国存在发行人较为强

7、势、债券“刚性兑付”的情况,这会强化评级机构以虚高评级来争取客户的动机,可能导致市场份额更多地反映了评级虚高和竞争的因素,而非声誉因素,因此声誉变量设计有待改进。第三,现有文献主要以国外成熟市场为分析对象,而我国在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评级行业的竞争程度、评级机构的声誉资本方面都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国外市场的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国内还有待检验。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评级机构的行为特征,从主体评级变动的角度设计了新的声誉指标,为我国评级机构的声誉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此外。本文发现和证实了我国债券信用评级的非对称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