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方向转变问题思考

我国经济发展方向转变问题思考

ID:26553120

大小:4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7

我国经济发展方向转变问题思考_第1页
我国经济发展方向转变问题思考_第2页
我国经济发展方向转变问题思考_第3页
我国经济发展方向转变问题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国经济发展方向转变问题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经济发展方向转变问题思考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这不仅体现在国民经济从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位,而且体现在经济发展出现一系列重大转变。研究分析这些重大转变,有利于明确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经济增长模式不断优化——从要素投入型增长逐渐转向效率改进型增长。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增长基本上是要素投入驱动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效率迅速提高。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0年之前,初步显现出效率改进型经济增长的特征,效率改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带来效率提高的因素主要是二元结构转换,即劳动力从低效率农业部

2、门向高效率工业部门转移。1990年之后,效率改进型经济增长模式进一步形成,效率改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7%。带来效率改进的因素除了二元结构转换和体制改革激励,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由研发投入增加以及技术吸收所导致的技术进步和净效率提高。未来,应当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促进自主创新以及技术引进和吸收;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确保劳动力顺畅转移到高效率部门。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初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大国向现代工业大国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转换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至1984年,改革的中心在农村,属于农业蓬勃发展时期,特征为农业部门产值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非农

3、业部门;第二阶段是从1985年至1991年,改革的中心转移到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价格体制改革等改革措施出台,工业增长速度加快,同时农村乡镇企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第三阶段是从1992年至1999年,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外商投资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乡镇企业出现发展的第二次高潮,产业结构转换的速度加快;第四阶段是从2000年至今,我国经济进入平稳较快增长阶段,工业企业技术进步不断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高新技术产业、现代能源产业、基础产业、第三产业迅猛发展。.YbAsK.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初步从传统农业大国发展成

4、为现代工业大国,完成了发达国家花费200年所走完的历程。未来,应当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建成现代化工业强国。区域经济趋于协调发展——从南方到北方、从东部向中西部梯度推进。从南方到北方的发展看,上世纪80年代,以建设深圳等经济特区为标志,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个增长极;进入90年代,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二个增长极;2000年以后,环渤海地区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增长极,其中天津滨海新区被定位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前,这三个地区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在带动全国经济平衡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辐

5、射作用。从东部到中西部的发展看,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到90年代后期,中央及时启动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新世纪,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以及中部崛起战略相继实施,东部也在迎来新跨越,我国正在步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阶段。未来,应当通过深化改革,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南方发达地区发挥其经济发展的“外溢”效应,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从普遍贫困上升到总体小康。3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大致经过两个阶段:从1978年至1991年,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并

6、于1990年前后基本达到温饱或有余;从1992年至今,城乡居民收入出现“爆炸式”增长,到2002年达到总体小康水平,现在正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换言之,虽然城乡都还有一部分贫困人口,但总体上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普遍贫穷、90年代的温饱有余,发展到现在的整体小康并迈向全面小康阶段。当然,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不是同步的,而是在提高中体现了差别。总体上说,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使我们摆脱了平均主义的束缚,形成了正向激励机制,大大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也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和收入分配不规范等问题。未来,在收入分配方面应在继续激励效

7、率提高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解决城乡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