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设计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报告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设计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报告

ID:26543342

大小:106.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27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设计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报告_第1页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设计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报告_第2页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设计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报告_第3页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设计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报告_第4页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设计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设计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完美格式“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课题研究旨在正确认识和掌握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了解和掌握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探讨全新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操作性策略,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从单一、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向丰富、活泼、主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并形成个性特色。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知识激增、信息爆炸的时代,贮存多

2、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学会如何寻求和获得知识将更有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就都在努力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把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最重要的教育改革的方向。因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教学观念相对落后,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单一。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中,接受式学习一统天下,在接受式学习方式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无意义的接受学习。(2)划一。即所有的学生采用相同

3、的学习方式,不少学生缺少个性化的学习方式。(3)机械。学习方式机械而缺少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缺少创新与探究,死记硬背,机械重复,依然主宰着学生的学习活动。(4)被动。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学习方式的运用几乎完全是依照教师的“要求”与“布置”,缺少问题的发现与探究,你讲我听、你写我抄、你问我答、你出题我作业,跟着老师转,变成贮存知识的“容器”技术资料专业整理WORD完美格式。(5)缺少合作,学习以个人独立作业为主,很少采取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总之,学生的学习活动缺少自主性,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个性

4、,课堂上缺乏生气,学习中缺少乐趣。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严重在影响学生的素质发展,也必将越来越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生活。因此,进行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既顺应世界学习方式转变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与必需。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核心概念,在实践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我们认为这些概念正在逐步清晰化。二、课题概念的界定1.学习方式关于学习方式,一般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的态度、应用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的活动形式等各种因素的总和。2.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课题中的学习

5、方式的转变,主要是解决“怎样学”的问题。针对小学生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转变传统的单一的、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课题研究的意义理论意义: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也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地学

6、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解决学习问题的快乐,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消失。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实践意义1、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根本的转变,达到四个具有:①具有主动的学习精神;②具有灵活丰富的学习方法;技术资料专业整理WORD完美格式③具有探究的学习能力;④具有合作学习的习惯。2、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做到四个学会:①

7、学会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②学会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③学会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④学会帮助、推动学生创造性地学习。3、提高学校新课程实施的实效,实现三个形成:①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②形成一支骨干教师队伍;③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家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他倡导教学方法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来组织;他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是一种辅助者与学习主人的关

8、系;在教学管理上,他提倡应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主。2、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掀起的教育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前提。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理应注重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说到底是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