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山区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ID:26536221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7

山区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_第1页
山区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_第2页
山区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_第3页
山区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_第4页
山区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区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山区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摘要介绍了山区稻瘟病病害种类及症状、病害侵染途径、发病条件,并提出稻瘟病的防治方法,以为山区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种类;症状;发生规律;发病条件;防治方法;安徽金寨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发展快,危害重,损失大,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会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受害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1],其中以穗颈瘟对产量影响最大。金寨县属于丘野山区,受地势环境影响,近几年稻瘟病发生比较严重,农民损失较大,通过几年实践观察及试验,将

2、山区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病害种类及症状  (1)苗瘟。主要发生于育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形病斑,有时可在病斑上形成灰绿色霉层。  (2)叶瘟。一般于分蘖期以后发生,由于品种和气候条件不同而有4种形式,除褐点型(抗病品种上产生)、白点型(感病品种嫩叶上产生)外,在田间常见的有急性型与慢性型病斑。  (3)节瘟。多发生于剑叶节下第1~2个节上,初为黑褐色小点,逐渐扩大,病斑可环绕节的一部分或全部,使节部变黑色,后期病节干缩、凹陷,使稻株折断而倒伏,影响结实、灌浆,以致形成白穗。  (4)穗颈瘟

3、。发生于穗颈部、穗轴上,病斑初为暗褐色小点,以后上下扩大形成环状黑褐色条斑,并上下扩展,轻者影响结实、灌浆以致秕粒增多,重者可形成白穗,不结实。  (5)枝梗瘟。多发生于枝梗上,初为水渍状暗褐色斑点,后渐作环状和上下扩展,变成黑褐色,早期侵害的稻穗造成白穗,晚期受害时籽粒不饱满造成秕谷,影响产量。  (6)谷粒瘟。发生于颖壳或护颖上,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大成褐色不规则病斑,有时使整个谷粒变为褐色、暗灰色而成为秕谷。  2病害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在病稻草上或病种子上越冬[2]。除病种子在旱育秧条件下有可能发生苗瘟外,若温湿

4、度适宜,病稻草上的病菌即可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水稻上,传播距离10~1000m或更远,遇到适宜温湿条件时很快萌发,直接穿透表皮侵染叶片,引起初次侵染,使叶瘟发生,再经气流传播引起再侵染,使叶瘟加重,并繁殖出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而引起穗颈瘟、节瘟、谷粒瘟发生。  (1)第1次侵染。寒地稻作区由于早春温度低,在苗床上很少发生苗瘟。因此,初次侵染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露天存放的病稻草。当气温上升到15℃、湿度又适合时,就能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孢子经过风雨传播引起稻苗发病。  (2)分生孢子散落。分生孢子成熟后,在90%

5、以上的高湿和11~26℃条件下,飞散速度较快,雨天对孢子飞散量影响较大,有利于病害传播。  (3)孢子固定。孢子一般散落在1~4片叶中央部位,12mm×15mm面积上可分别着落220、117、33、8个孢子,越是底部,叶片越多。  3发病条件  (1)品种抗性。不同品种间的抗性有明显差异[3],当前生产上所用抗病品种多属于垂直抗性品种,其抗性因生理小种组成只能保持一定时期抗性,一旦劣势小种变为优势小种,某些品种则丧失抗性,而使病害发生。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其抗病性也不一样,一般以分蘖期和抽穗期最易感病,拔节期比较抗病。就

6、叶片而言,开始展叶40%至完全展叶后2d最易感病,5d后抗病性增强,13d后很少感病。穗颈瘟以始穗期最易感病,抽穗6d后抗病性逐渐增加。(2)菌源数量。如病种多,又未进行浸种消毒,尤其病稻草、病秕谷未进行销毁或处理不彻底,越冬菌源多,初次侵染菌源数量多,在具备发病条件下发病重,反之就少。寒地稻作区初次侵染主要来自病稻草、残茬及杂草等其他寄主。  (3)气候条件。温度、湿度、光照、生理分化是稻瘟病病原菌发生的4个必要条件,温度、湿度、光照、云量和雨、风是稻瘟病发病的几个关键气候条件。如分蘖期雨日较多,形成高湿、低温、寡照的

7、环境,可以降低水稻的抗病性,利于叶瘟发生。抽穗期前后仍为连雨天气,不利于水稻生育,但对病原菌孢子的产生、孢子萌发侵染有利,其中,高湿有利于病菌孢子萌发与侵染,而低温、寡照条件使穗颈瘟、节瘟、谷粒瘟发生常常较重。  (4)稻田管理。一是肥料,使用肥料的种类、用量和时期,特别是氮肥用量和时期对发病轻重影响很大;二是灌排水,经常冷水灌、深水灌等,会降低水稻抗病力,发病重;三是栽植密度大,生育旺盛,株间郁蔽,风和日光透性差,叶片上长时间存在水滴,易发生叶瘟;四是播种期和插秧期,早播早插的水稻生育前期抵抗力较弱,但后期抗病性增强。

8、  4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及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减氮增施钾肥、硅肥,提高水稻抗逆性[3];清除田间病株残体、消灭池埂及四周杂草,减少病菌来源。  (2)化学防治。苗瘟用2%加收米1500mL/hm2或20%三环唑1650mL/hm2或40%稻瘟灵1500mL/hm2,对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