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兴起与优势的探讨

城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兴起与优势的探讨

ID:26520706

大小:63.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27

城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兴起与优势的探讨_第1页
城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兴起与优势的探讨_第2页
城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兴起与优势的探讨_第3页
城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兴起与优势的探讨_第4页
城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兴起与优势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兴起与优势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兴起与优势的探讨-->摘要:通过城郊工业化城市化与乡村工业化城镇化的比较,剖析乡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形成与缺陷,城郊工业化城市化的兴起与优势。阐述了城郊工业化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和推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价值取向。市场取向和吸纳农民的工业化、城市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国家现代化的过程和重要标志。虽然长期以来,由于特殊的国情和时代背景,我国政府主要倡导乡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模式;然而随着人们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2000年以来,各地普遍启动并呈现极大活力的,恰恰是以城市规模扩张和结构

2、优化为特征的城郊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弄清我国城郊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脉络和动力机制,无疑对推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一、乡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形成与缺陷 在1978年以前的30年里,一是城市工业依赖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积累资金,农村几乎没有推进工业化的能力;二是全面实施以粮为纲的政策,农村没有发展工业的环境;三是工业化、城市化所需的资金全靠国家财政投入,国家财力无力顾及农村地区。  改革开放之初,一方面,农村地区开始突破单一搞农业、搞粮食的禁锢;另一方面,国内外一些学者分

3、析中国人口太多,资金缺乏,如果走国外工业化城市化道路会形成“城市病”,即出现人口大量流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大量失业及环境污染。因而他们提出建议,中国不要走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老路,而要在乡村里搞工业,走乡村工业化、城镇化的道路。与此相关,提出“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和“重点发展小城镇”等政策建议。  由于改革开放后的近15年中,我国经济总体上一直是需求大于供给,加上乡镇企业包袱轻,机制比城市国有、集体企业灵活,市场观念相对较强,因而乡镇工业发展迅猛,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它不仅吸收转移了1亿

4、多农业剩余劳动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创造了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商品,大幅增加了国家财政和农民的收入,极大地改变了乡村面貌,推动了乡村城镇化进程。所以说,没有20多年乡镇企业的发展,我国从总体上讲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然而,如果我们以发展经济学的视角反观这种分散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模式,它实际上是以牺牲城市应有的聚集经济效益为代价的,是存在很大的缺陷的。  1.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国外的大量实例说明,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对于缓和人地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日本为例,随着工业化

5、、城市化的发展,农业人口比重从1946年的47%下降到1980年18%,耕地增加了3%。而我国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城镇人口的增加反而更加剧了人地矛盾。据学者估算,这种所谓的乡村工业化、城镇化比起正常的工业化城市化道路来要付出8倍多的土地代价,乡镇企业职工人均占地比城市职工多出3倍以上。而全国城镇、村镇道路所用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2%,合20.5亿亩,超过了全国耕地面积。  2.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乡村工业化城镇化最直接的代价在于滥用自然资源及环境污染。乡镇工业由于缺乏治污设备措施或成本过大,从而导致其废水、废

6、渣和废气的大量直接排放,严重地污染了大量耕地和水域。据统计,全国被污染的农田面积达1.5亿亩。据国外计算,目前我国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通常占GDP的2%-5%,其中大部分是由于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盲目发展带来的。这与我国政府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背道而弛。  3.严重损害聚集经济效应。人口、生产要素、企业市场、基础设施等在空间地理上的集中,可以带来聚集经济效应。而乡村工业化、城镇化,一是地域内的企业既少又分散,无法进行分工和协作,必然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和能源、运输等费用太高;二是乡村企业受基础设施,市场容量、交通运输、人才

7、信息等制约,一般达不到经济规模,成本较大,效益较差,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小城镇和企业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导致城镇布局无序和产业结构同样化。  4.不利于第三产业发展。分散的乡村工业化、城镇化,由于形不成一定规模,第三产业发展的市场容量较小,极大地限制以城市规模为依托的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需求不足,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很难形成良性循环的劳动力市场,限制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无法发挥第三产业在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的巨大潜力。我国自1978-2000年,城市化水平由17.9%提高到34%,但建制镇数目从

8、2173个变为20312个,增加了10倍,人口达到1万人的只有9%。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尼推进劳动力转移时,二三产业新增就业之比分别为1:1.5、1:2.9、1:25、1:1.9,而我国在1984年至1996年乡镇企业高速发展时期,二三产业新增就业比为1:0.65。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与乡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密切相关。  二、城郊工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