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513848
大小:46.4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7
《央视纪录片京剧第三集《 借东风·传承》解说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三集 借东风·传承2012年6月13日,中国戏曲学院2012届的本科生毕业了,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共500多人,这无疑又为中国的戏曲注入了新的薪火,与一百年前的传统京剧科班不同的是,这些学生身着学士服,和一般大学的毕业生没有什么两样,唯一的区别也许就是他们身后这块被称为梨园的地方。自古以来,戏曲艺人就有个梨园子弟的别称。相传嗜喜歌舞的盛唐皇帝李隆基在都城长安独辟一园,遍植梨树,充作天下雅善歌舞之士传艺授业的教坊,从此这座弦歌悠扬的梨园便成为天下伶人向往的艺术神殿,而盛唐皇帝李隆基也由此被奉为梨园行的
2、“祖师爷”。不管传说中的梨园流传下过多少载歌载舞的诗意浪漫,到京剧艺人这里已荡然不见宛如仙境的脉脉温情,仅剩求取生计的斑斑血泪。自打京剧诞生起,学戏的人倘要投师学艺不外两种途径:一为“拜师”,二为“坐科”。所谓“拜师”,是指学徒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专门投于某个师傅门下;而“坐科”的学徒,则直接进入科班,由戏班老板指定师傅授业传艺。无论“拜师”还是“坐科”,首先必须完成的一道手续,就是教学双方签订一纸契约,俗称“写字儿”。内容大同小异的这纸契约,对大多尚处幼年的学戏弟子而言显然过于残酷,然而师傅或科班
3、一方由此承担的风险似乎也同样不可忽视。按照约定,学戏弟子一旦入科,学艺期间的衣食住行样样花费,悉数皆由师父或科班单方承担,而学徒登台演出的所有收入,也全部交归师父或科班单方所有。倘能登台演出、甚至成名成角儿,教学双方自然皆大欢喜;万一几年过去,学徒依然无法登台,科班和师父的钱财心血也就算彻底打了水漂。因此学的好不好,其实从来就不仅关乎学戏一方的前途命运,更与师傅、科班的名利得失息息相关。旧时京剧艺人,不管师徒,大多为从未进过校门的文盲,唱、念、做、打全靠师父口传心授、学生死记硬背。8要想在有限的时间
4、内达到这样的水平,即便今天看来也绝非易事。在出科登台的压力之下,往往是教的着急学的费劲,由此让多少艺人不堪回首的“打戏”也就在所难免。坐科八年犹如十年大狱,这是梨园行的共识。这样的共识,源于这个行业异常激烈的竞争,演员要想成角儿,除了要有很好的天赋,还得有最刻苦的训练,学戏的顽皮孩子要想吃上“戏饭”,那么挨打就成了家常便饭。“打戏”是京剧艺人“教戏”的另一种说法,戏是打出来的,一个“打”字道出了京剧这门古老的戏曲艺术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残酷法门。登台演出甚至成名成角儿,固然是每个练功学艺的孩子的人生理
5、想,然而多年“打戏”之后,真正得偿所愿者终归寥寥,这样的伤痛又岂止是打戏的皮肉之苦所能相比。公元1907年夏,紫禁城内的演出刚刚结束,照例是对参演艺人的一番恩赐加赏,出人意料的是,此次有幸获赏的不是那些常来常往的民籍教习,而是一群前来配戏的科班弟子。从当朝皇上光绪亲笔手书的“乐善好施”牌匾,到慈禧太后坐过的两把椅子,如此厚重的封赏已足以让这个名叫“喜连成”的科班和他的老板叶春善一夜间名动京城。史料记载中的叶春善出身梨园世家,自幼入“小荣椿”科班学艺,出科后在京城戏班“四喜班”担纲专为要角儿配戏的二路
6、老生。喜连成科班的东家,是个叫牛子厚的关东首富。京剧科班班主,大都为在舞台上早已扬名立万的名伶要角儿,要角儿云集的当年,籍籍无名的叶春善何以独得牛子厚的青睐,据说是因为他厚道的为人。叶春善的首批弟子只有六名孩子,这也难怪,在科班林立的京城,谁会将自己的子弟交由一位籍籍无名者培养呢。科班成立后,叶春善甚至没敢动用东家给他的二百八十八两白银创班经费,而是选择一边教戏、一边继续唱戏以维持生计。为了节约开支,他的妻子常常帮忙做些缝补浆洗的杂活儿,而拉煤、做饭等科班后勤之事,则多由叶春善和六名弟子自己包办,其
7、中的辛苦劳累可想而知。创班大约一年后,叶春善开始带着自己的六名弟子在京城堂会演出中上演一些开场小戏,喜连成弟子的队伍8也就在这样的边演边学中渐渐壮大。到1906年,喜连成“喜”字科弟子已达70多人。其中搭班学艺的梅喜群被东家牛子厚改名为“梅兰芳”,谁也没有料到,几年之后,梅兰芳这个名字将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1912年,“喜连成”东家易主,科班转归一位叫沈玉昆的财主所有,老板依然是叶春善,科班也因此更名“富连成”。清末明初时期的京剧演出市场已日渐红火,戏班、科班、戏园、茶楼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蔓延,京剧
8、的西皮二簧腔已然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借着时代的东风,渴望学戏成名成角儿来改变自己生活的孩子们也越来越多。巨大的利益驱使下,由来已久的科班打戏之风更是愈演愈烈,作为一个传统科班,打戏自然也是富连成的常事,不过对于那些从科班私利出发拔苗助长式的打戏,叶春善却向来深恶痛绝,他经常对富连成教习们说,创办科班不应为发财致富争名夺利,而应为梨园后代永续香火。为了从小培养科班弟子严谨自爱的作风,叶春善与科班总教习萧长华共同制订了富连成“学规”,即“四要”与“四戒”,并以此时时检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