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 设计参数问题集锦

pkpm 设计参数问题集锦

ID:26508484

大小:5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7

pkpm 设计参数问题集锦_第1页
pkpm 设计参数问题集锦_第2页
pkpm 设计参数问题集锦_第3页
pkpm 设计参数问题集锦_第4页
pkpm 设计参数问题集锦_第5页
资源描述:

《pkpm 设计参数问题集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PKPM设计参数楼层组装—设计参数a.总信息1.    结构体系(框架,框剪,框筒,筒中筒,剪力墙,断肢剪力墙,复杂高层,砌体,底框)。2.    结构主材(钢筋混凝土,砌体,钢和混凝土)。3.    结构重要性系数(《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7.1,混凝土规范3.2.3)。4.    底框层数,地下室层数按实际选用。5.    梁柱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3.4.1及表9.2.1)。6.    与基础相连的最大楼层号,按实际情况,如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取1。7.    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一般取(0.85—0.9)《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2.3条文中

2、有说明。b.材料信息1.    混凝土容重取26-27,全剪力墙取27,取25时需输入粉刷层荷载。2.    钢材容重取78。3.    梁柱主筋类别,按设计需要选取。优先采用三级钢,可以节约钢材。SATWE设计参数a.总信息1.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通常采用默认值。(逆时针方向为正,当需进行多方向侧向力核算时,可改变次参数)2.    混凝土容重取26-27,钢材容重取78。3.    裙房层数,转换层所在层号,地下室层数,均按实际取用。(如果有转换层必须指定其层号)。4.    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这是在墙元细分时需要的一个参数,对于尺寸较大的剪力墙,在作墙元细分形成一

3、定的小壳元时,为确保分析精度,要求小壳元的边长不得大于给定限值Dmax,程序限定1.0≤Dmax≤5.0,隐含值为Dmax=2.0,Dmax对分析精度略有影响,但不敏感,对于一般工程,可取Dmax=2.0,对于框支剪力墙结构,Dmax可取略小些,例如Dmax=1.5或1.0。5.    对所有楼板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在计算结构位移比时选用此项,除了位移比计算,其他的结构分析、设计不应选择此项)。6.    墙元侧向节点信息:这是墙元刚度矩阵凝聚计算的一个控制参数,若选“出口”,则只把墙元因细分而在其内部增加的节点凝聚掉,四边上的节点均作为出口节点,墙元的边形协调性好,分析结果符合剪力墙的

4、实际,但计算量大。若选“内部”则只把墙元上、下边的节点作为出口节点,墙元的其他节点均作为内部节点被凝聚掉,这时,带动口的墙元两侧边中部的节点为变形不协调点。这是对剪力墙的一种简化模拟,其精度略逊于前者,但效率高,实用性好。在为配筋而进行的工程计算中,对于多层,由于剪力墙较少,应选择“出口”,对于高层,由于剪力墙较多,工程规模较大,可选“内部”。7.    结构材料信息(钢筋混凝土结构,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有填充墙钢结构,无填充墙钢结构,砌体结构),根据结构材料的不同进行选择。8.    结构体系(框架,框剪,框筒,筒中筒,剪力墙,断肢剪力墙,复杂高层,板柱剪力墙),根据结构体系的不同进行选

5、择。9.    ----恒活荷载计算信息[不计算恒活荷载(不计算竖向力),一次性加载(按一次加载方式计算竖向力),模拟施工加载1,模拟施工加载2]。“模拟施工加载1”方式较好地模拟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逐层加载,逐层找平的过程。但这是在“基础嵌固约束”假定前提下的计算结果,未能考虑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对结构构件内力的影响。若结构地基无不均匀沉降,上述分析结果更能较准确地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但若结构地基有不均匀沉降,上述分析结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尤其对于框剪结构,外围框架柱受力偏小,而剪力墙核心筒受力偏大,并给基础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模拟施工加载2”是在原模拟施工加载计算原则的基础

6、上,通过间接方式(将竖向构件的轴向刚度增大10倍),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这样,基础的受力更均匀。对于框剪结构而言,外围框架柱受力有所增大,剪力墙核心筒受力略有减小,但付出的代价是计算时间增大接近一倍。    “模拟施工加载1”和“模拟施工加载2”所得到的计算结果,在局部可能会有较大差异。“模拟施工加载2”的计算结果用于基础设计是比较理想的;若将其用于上部结构设计,目前阶段经验不多,仅供设计人员参考。10.    风荷载计算信息(计算,不计算),风荷载通常情况下是需要计算的。11.    地震作用计算信息(不计算地震作用,计算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建筑抗震

7、设计规范》1.0.2规定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是否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按照5.1.1条文的规定确定。b.风荷载信息1.    地面粗糙度类别,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7.2.1和《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2.3确定。2.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高度超过60米的高层建筑按100年一遇的风压值采用)《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2.2及条文说明。3.    结构基本周期初次计算时可按缺省值即经验公式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