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因素对中风患者的影响及护理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医院感染因素对中风患者的影响及护理论文关键词卒中感染因素护理 论文摘要对228例卒中住院患者住院时间与发生医院感染、抗生素使用情况,与患者年龄等关系进行分析讨论而采用一系列的护理措施,防止院内感染及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来提高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卒中患者228例,男158例,女70例,年龄27~93岁,平均58.26±0.68岁,平均住院时间23.26±1.02天。缺血性卒中158例,出血性卒中70例,发生医院感染70例,其中发生一种感染的为65例,两种以上感染的为5例。 结果 卒中类型与感染的关系,
2、在卒中的两种类型中,缺血性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生低于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P0.01)。 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将发生医院感染的时间分为4个时段,分别是住院后10天、10~20天、20~30天及>30天,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大部分发生在住院后2周以上(76%)。 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以肺部感染为多见40例(14.48%),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18例(8.15%),泌尿道感染15例(5.88%),皮肤与软组织感染6例(2.72%),胃与其他部分感染少见。 抗生素应用:抗生素者70例,抗生素使用率达90.9%,其中53例(70%)患者有应用二联或二联以上抗生素史,因抗生素而发生医院感
3、染24.3%,而且大多发生在使用二联或二联以上抗生素患者。医院感染多发生于60岁以上患者。 讨论 卒中可分为出血和缺血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脑栓塞。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为多数患者在活动或激动的情况下突然发病,常有头痛,头昏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之先驱症状,继而出现肢体麻木、瘫痪,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出血量大,常在病后数分钟内迅速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并在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内迅速出现昏迷,面色潮红,周身盗汗,四肢厥冷,发出鼾声,呼吸不均匀,甚至出现潮式呼吸,呼吸暂停,四肢肌肉松弛等,以缺血性多风,脑血栓阻塞血管的部
4、位不同,临床症状亦不相同。 资料显示,出血性患者易并发医院感染的原因:①意识障碍,咳嗽反射迟钝或丧失,肺淤血,肺及气管内淤积大量分泌物,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②长期卧床,一致坠积性肺炎,二致褥疮的发生;③大部分卒中患者为改善脑循环,激活脑的胞,需长期吸氧,若湿化瓶、吸氧管道消毒不严格,湿化液又不及时更换,致使会少量细菌的气溶胶被吸入,沉积于肺部的毛细血管和肺泡内;④侵入性操作是引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尿管插入易造成沁尿系感染,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医院感染发生的机会大大增加。 60岁以上卒中患者感染率高,其原因:①高龄患者发病前往往已存在多种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前列腺
5、肥大等;②年龄越大,机体的防御功能越差,越易遭受病原体的侵袭。 住院时间延长,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被医院中的耐药性细菌取代。同时,易产生交叉感染。感染使用抗生素是无可厚非的,但无论感染轻重、部位如何,均使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是感染率升高的最可怕因素。以上资料表明,使用抗生素二种以上者比一种抗生素感染率高,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在临床上较为普遍,这样不仅造成医药资源浪费,还可致菌群失调,导致多重感染的发生。 护理措施:①加强病房管理定期监测:严格遵守探视制度,控制陪护人员和室内流动人员数量,环境污染,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卫生宣教及指导工作。室内空气新鲜,定期开窗通气,每天通风换气2~3
6、次,病房地面、桌面和床铺等应采用0.2%“84”液湿式清扫和拖擦,避免尘土飞扬,这也是降低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方法,定期做好病室空气监测。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定期进行物品的监测,严格消毒灭菌,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导尿应采用一次性密闭式集尿系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并妥善固定,保持导管系统的密闭,减少导管与集尿袋的分离及频繁采集标本,注意尿袋位置(低于床面至少10cm)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更换引流管及尿袋,对可疑感染者应及时留取尿标本作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每日进行会阴部护理,对各种导管、氧气湿化瓶及氧气管道应先放入0.5%“84”浸泡30分钟晾干
7、,导管及氧气管道应用一次性,氧气湿化瓶凉干备用,干燥保存,每日消毒氧气湿化瓶,同时更换灭菌湿化液。③加强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学习,如消毒、灭菌、隔离等技术,都属于护理工作范畴,所以应不断提高医护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对高龄、住院时间长的患者应视为易感人群,在治疗的同时应尽量调节自身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强化全身机能的活力,处理隐藏感染的源头,而非是滥用抗生素。尽力减少或避免侵入性操作,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减少耐药株产生,防止多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