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解偶联剂在活性污泥工艺中的污泥减量作用研究进展

化学解偶联剂在活性污泥工艺中的污泥减量作用研究进展

ID:26473757

大小:73.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1-27

化学解偶联剂在活性污泥工艺中的污泥减量作用研究进展_第1页
化学解偶联剂在活性污泥工艺中的污泥减量作用研究进展_第2页
化学解偶联剂在活性污泥工艺中的污泥减量作用研究进展_第3页
化学解偶联剂在活性污泥工艺中的污泥减量作用研究进展_第4页
化学解偶联剂在活性污泥工艺中的污泥减量作用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解偶联剂在活性污泥工艺中的污泥减量作用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化学解偶联剂在活性污泥工艺中的污泥减量作用研究进展摘要: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是生物化学转化的总和,它包括相关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在活性污泥培养中,化学解偶联剂能够将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解离,抑制合成代谢,从而达到剩余污泥减量化的目的。本文阐述了用化学解偶联剂减少剩余污泥产量的作用机理;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分别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化学解偶联剂及其作用效果;并提出了在活性污泥工艺中加入化学解偶联剂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活性污泥化学解偶联剂污泥减量质子载体  1.绪论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城市污

2、水处理厂应用最广泛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据统计[6],世界上超过90%的城市污水处理都采用活性污泥法。虽然该工艺有很多的优点,如基建投资少,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等,但是,它也存在一个最大的缺点: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而且剩余污泥的处理成本相当高,占到了污水厂运行总费用的25%~65%[6,15].在我国有大量的剩余污泥不经处理就直接堆放获简单填埋,这样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因此,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最大程度的处理与处置剩余污泥和最大程度的降低剩余污泥的产率。  虽然当前有很多剩余污泥减

3、量化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些不足。最近,在活性污泥工艺中投加适量的化学解偶联剂来减少剩余污泥产率的可行性已经得到了证明。该工艺相对以上各种方法而言,具有用量少,效果明显等优点,显示出很强的工程应用前景,具有发展推广的潜力。  2.作用机理探讨  2.1新陈代谢机理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的全过程。它包括生物体内所发生的一切合成和分解作用。合成与分解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微生物正常情况下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通过ATP(三磷酸腺苷)和ADP(二磷酸腺苷)之间的转化偶联

4、在一起,如图1所示[6].  图1.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关系  Fig.1Therelationofcatabolicmetabolismandanabolism  ATP是细胞内的主要磷酸载体,它作为细胞的主要供能物质参与体内的许多代谢反应。微生物体内ATP的生成方式有两种[1]:作用物(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通过作用物(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的ATP在体内所占比例很小,大部分ATP都是以氧化磷酸化的形式生成的。在活性污泥系统中,ATP的形成主要也是以氧化磷酸化作用为主。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

5、链传递给氧生成水,同时逐步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这种氧化与磷酸化相偶联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氧化过程为放能反应或称分解代谢,磷酸化则为吸能反应或称合成代谢,所以体内的吸能与放能反应总是偶联进行的,一个吸能反应无法独立进行。  在活性污泥工艺中,电子通过电子传输系统(ETS),电子从高能量水平的电子源(底物)转移到终端电子受体(氧气)[3].微生物以废水中的污染物(基质)作为生长的碳源和能源,将污染物从废水中去除,并将其转化为新细胞质和CO2或其他形式。用化学计量方程表示如下[4]:  

6、碳源+能源+电子受体+营养物→细胞生成量+CO2+还原后受体+最终产物(1)  在大多数情况下,生长是平衡的,即微生物生长与基质利用是相关的,那么,去除1个单位基质就会产生Y单位微生物量。  基质+ATP→细胞物质+ADP+PO43-+废弃产物(2)    在正常情况下,氧化反应(3)和磷酸化反应(4)是偶联的,即生物将物质氧化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ADP转化成ATP的磷酸化过程。  2.2代谢解偶联机理  2.2.1氧化磷酸化  目前,关于氧化磷酸化作用是如何偶联的机理尚不清楚,主要有三种学说,即化学

7、偶联学说、结构偶联学说和化学渗透学说。其中得到较多支持的是化学渗透学说,是英国生化学家P.Michell于1961年提出的,其主要论点[1]是从呼吸链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之上,当氧化进行时,呼吸链起质子泵作用,质子被泵出线粒体内膜之外侧,造成了膜内外两侧间跨膜的化学电位差,这就是跨膜电位△ψ。它与内膜两侧形成的pH梯度(△pH)共同构成了质子动力势△P,那么三者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P=△ψ-59△pH(2)  后者被膜上ATP合成酶所利用,使ADP与Pi合成ATP(如图2所示)。  图2 电子

8、传递与质子传递偶联(注:复合物Ⅱ未显示)  Fig.2Electrontransferandprotontransfercoupling  根据化学渗透学说,在生成ATP的氧化与磷酸化之间起偶联作用的因素是H+的跨膜梯度。  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剂分为两大类[1]:一类是电子传递抑制剂(呼吸链阻断剂)可抑制呼吸链的不同部位,使作用物氧化过程(电子传递)受阻,偶联磷酸化也就无法进行,ATP生成也就随之减少;另一类是有机质子载体,有很强的解偶联能力,可使氧化与磷酸化脱节,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