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探讨ok32,上图23.899万hm2。现代农业综合区137个创建点全部上图入库;主导产业示范区169个创建点,上图82个,其中,已认定的25个全部上图入库;特色农业精品园473个创建点,上图276个,其中,已认定的94个全部上图入库。全省100.867万hm2标准农田全部上图入库,2009—2011年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的,已上图11.857万hm2。“两区一田”项目信息化应用情况。指导各市、县在建设地理信息系统过程中,按照业务系统渠道、项目内容、工作流程“三不变”原则和实现项目申报、审核、立项、创建、验收、评价的一站式管理
2、要求,开展上图入库,落实相关管护工作。同时,按照“分级、协作、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由产业、农作、土肥、农业信息化等部门500余人组成的系统管护队伍,开展了2期全省性的系统建立、数据采集分析的操作培训。针对农民服务需求,组织开发并在吴兴区八里店镇、桐乡市石门镇等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试点触摸屏信息化服务系统,全面系统、集成“两区一田”、测土配方施肥、园区智能监控、专家咨询诊断、万村联网工程[2]、农产品电子商务、浙江农民信箱等信息系统,实现涉农服务信息的即查即得,受到农业“两区” 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探讨ok32,上图23.899万hm2。现
3、代农业综合区137个创建点全部上图入库;主导产业示范区169个创建点,上图82个,其中,已认定的25个全部上图入库;特色农业精品园473个创建点,上图276个,其中,已认定的94个全部上图入库。全省100.867万hm2标准农田全部上图入库,2009—2011年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的,已上图11.857万hm2。“两区一田”项目信息化应用情况。指导各市、县在建设地理信息系统过程中,按照业务系统渠道、项目内容、工作流程“三不变”原则和实现项目申报、审核、立项、创建、验收、评价的一站式管理要求,开展上图入库,落实相关管护工作。同时,按照“分级、协
4、作、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由产业、农作、土肥、农业信息化等部门500余人组成的系统管护队伍,开展了2期全省性的系统建立、数据采集分析的操作培训。针对农民服务需求,组织开发并在吴兴区八里店镇、桐乡市石门镇等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试点触摸屏信息化服务系统,全面系统、集成“两区一田”、测土配方施肥、园区智能监控、专家咨询诊断、万村联网工程[2]、农产品电子商务、浙江农民信箱等信息系统,实现涉农服务信息的即查即得,受到农业“两区” 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探讨ok32,上图23.899万hm2。现代农业综合区137个创建点全部上图入库;主导产业示范区16
5、9个创建点,上图82个,其中,已认定的25个全部上图入库;特色农业精品园473个创建点,上图276个,其中,已认定的94个全部上图入库。全省100.867万hm2标准农田全部上图入库,2009—2011年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的,已上图11.857万hm2。“两区一田”项目信息化应用情况。指导各市、县在建设地理信息系统过程中,按照业务系统渠道、项目内容、工作流程“三不变”原则和实现项目申报、审核、立项、创建、验收、评价的一站式管理要求,开展上图入库,落实相关管护工作。同时,按照“分级、协作、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由产业、农作、土肥、农业信息化等
6、部门500余人组成的系统管护队伍,开展了2期全省性的系统建立、数据采集分析的操作培训。针对农民服务需求,组织开发并在吴兴区八里店镇、桐乡市石门镇等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试点触摸屏信息化服务系统,全面系统、集成“两区一田”、测土配方施肥、园区智能监控、专家咨询诊断、万村联网工程[2]、农产品电子商务、浙江农民信箱等信息系统,实现涉农服务信息的即查即得,受到农业“两区”建设现场会、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现场会与会代表的好评。3.1.3建设成效保障各级政府科学决策。通过网络化、可视化、实时化方式,管理以耕地为主的农业生产要素,展示“两区一田”建设进
7、度、建设信息和建设成效,为农业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奠定基础,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保障。提高现代农业建设水平。通过对“两区一田”实施信息化管理,以及建设面积比对、卫星影像比对和区域分布比对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现代农业建设的动态监测、评价和预测预警,提高现代农业建设水平。提升涉农部门服务能力。以方便、快捷的方式为各级农业部门提供现代农业建设进展情况,便于全面掌握农业主体的建设需求,为农业部门开展信息、技术服务提供支撑,有助于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和实际服务效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降低各级行政运行维护成本。系统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为
8、支撑,改变了传统的农业业务管理模式,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大量节约人力、财力和物力,有助于降低行政运维成本。3.1.4主要经验在系统建设过程中,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整合资源,协调推进”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