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425475
大小:104.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1-26
《旧闻证误[补遗](南宋李心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錄 點校說明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補遺 附錄 四庫全書總目 李調元序 錫曾跋 李光廷跋 繆荃孫跋點校說明 舊聞證誤四卷、補遺一卷,宋李心傳撰。 李心傳字微之(公元一一六六—一二四三),四川井研人。慶元元年(一一九五),由於鄉試失意,從此便絕意進取,專以著述為事。後因崔與之、許奕、魏了翁等人推薦,被召入史館,賜進士出身,專修中興四朝帝紀。遷著作佐郎,兼四川制置參議官,並繼續修十三朝會要。 李心傳很早就留心於史學,對宋的歷史和掌故十分熟悉,除舊聞證誤外,他還撰有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和朝野雜記等書。舊聞證誤是繼要錄之後撰成的,主要是對當時一些野史、
2、筆記中關於宋朝掌故的某些錯誤記載進行駁正。「上自朝廷制度,下及歲月參差、名姓之錯誤,皆一一詳徵博引以折衷其是非」(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八八)。其體例是先列原文,再加駁正,條分縷析,十分清楚。它不僅澄清或明確了不少史實和典章制度,而且還保存了不少資料,對研究宋史頗有裨益。 據宋史藝文志和李心傳本傳記載,舊聞證誤原有十五卷,但自明以後已無全本。清乾隆間,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出了一百四十條(其中有原文而脫李心傳按語的九條,有按語而無正文者兩條),按時間先後排列,分成了四卷。這個輯本,不久即為李調元刊入了函海。同治間,張丙炎輯刻榕園叢書,本書亦被收入。清末,繆荃孫再
3、度校刻本書,又收輯于藕香零拾之中。繆荃孫不僅對全書進行了較精的校勘,而且還從錢塘丁氏影寫宋本殘存的第一、第二卷中,輯出了大典所遺者為一卷,作為補遺,附于書末,是舊聞證誤較好的本子。 這次整理,即以藕香零拾本為底本,參校函海和榕園叢書二本,個別原引文不通或有可疑之處,還檢核了原書。凡刪字,皆將原文加圓括弧,凡增補,皆將所增補之文加方括弧,並都在圓括弧中注明刪或增補的理由。此外,這次整理所加的若干按語,也都加以圓括弧,以和原有的注文、按語相區別。 本書各本的幾個序、跋,以及四庫提要,有助於對本書的了解,這次都附在書後以備參考。舊聞證誤卷一建隆至天禧每朝廷大禮,
4、二府必進官。天聖二年南郊,呂許公懇言之乃止。自是止加恩而已。【出宋敏求春明退朝錄】按國史,太祖四郊,二府加恩而已,未嘗進官。太宗六行大禮,惟雍熙南郊、端拱耤田,二府進秩,其四郊但加恩。真宗初郊,惟二相進秩。其後三郊,兩府始遷官爾。宋所記差誤。太祖少親戎事,性好藝文。即位未幾,召山人郭無為於崇政殿說書,至今講官所領階銜猶曰崇政殿說書焉。【出張芸叟畫墁錄】按國史,仁宗用孫宣公之請,以賈文元等四人為崇政殿說書,[崇政殿說書]【(據繆荃孫校宋本補)】自此始。抱腹山人郭無為乃太原宰相也。崇政在太祖時為講武殿,太宗太平興國八年五月始改。唐至五代,國初,京師皆不禁打繖,自祥
5、符後始禁,惟親王、宗室得打繖。其後通及宰相、樞密。【出葉夢得石林燕語】按會要,國初惟親王得張蓋。太宗時,始許宰相、樞密使用之。此云國初不禁,又云祥符後始及樞輔,皆誤也。乾德元年六月,命大理正奚嶼知館陶縣,常參官知縣自嶼等始也。注、實錄,建隆二年十一月,以祠部郎中王景遜為河南令,不知諸書何故乃言知縣始此,豈令與知縣不同乎?【出李燾長編】按京朝官出為赤縣令者不復帶本官,自唐以來皆然。如建隆四年以水部員外郎李王癸為浚儀令,兵部員外郎柴自牧為□□令之類。至是奚嶼始帶大理正出知館陶縣,故史臣云「常參官知縣」自嶼始也。然建隆二年六月甲寅,曹州冤句令曹陟以清幹聞,擢左拾遺
6、,知縣事又在奚嶼之前,則「常參官知縣」不自嶼始矣。豈非陟以就任改秩之故,不得為事始,而史臣特取「常參官自京都出知外縣者」而記之耶?大抵國初之制,朝官出為縣令則解內職,朝官出為知縣則帶本官。由此言之,令與知縣不同甚明。乾德三年春平蜀,蜀宮人有入掖庭者,太祖覽其鏡背云「乾德四年鑄」,上大驚,以問陶、竇二內相。二人曰:「蜀少主嘗有此號,鏡必蜀中所鑄。」上曰:「作宰相須是讀書人。」自是大重儒臣。【出劉貢父詩話 脫心傳按語 今本中山詩話闕。】王晉公祜事太祖為知制誥,太祖遣使魏州,以便宜付之,告之曰:「使還,與卿王溥官職」。時溥為相也,蓋魏州節度使符彥卿,太宗夫人之父,有
7、飛語聞於上。祜還,以百口保彥卿。帝怒,貶護國軍行軍司馬,華州安置,七年不召。太宗即位,以兵部侍郎召,不及見而薨。初赴貶時,親賓送於都門外,謂曰:「意公作王溥官職矣。」祜笑曰:「祜不做,兒子二郎必做。」二郎者,文正公旦也。【出邵伯溫聞見前錄。】按國史,開寶二年二月,以知制誥王祜知潞州。七月,魏帥符中令彥卿移鎮鳳翔。八月,王公自潞州移守魏。此時王祁公罷相已六年,晉公實自上黨徙魏,不應云「奉使還,與卿王溥官職也」。符令傳云,行至河南,以在告滿百日免。明年,李莊武繼勳鎮大名,即魏州,晉公移襄州、潭州,代還,知吏部選事。六年,坐忤參知,【此時盧多遜。】貶華州司馬。不應云
8、「自魏州使還即貶也」。晉公本傳,太平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