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419239
大小:17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6
《论“共生” 原则对当代学院版画语境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共生”原则对当代学院版画语境的影响罗必武摘要:“共生”使当代版画家,保有了发出和接收者的社会意义,这个意义是随环境而生的。如此艺术才能引起了人们广泛的讨论,互动的探讨才是深入到当代精神上的思考活动。关键词:共生去中心化对话生态语境学院化的版画随着现代艺术这种倾向的不断发展,便形成了艺术运动中的固定原则乃至共同的标准。显然,这与艺术的不确定性和无穷变化的本性相矛盾,也与创新的本性相矛盾。从起点到起点的学院版画,是对本体语言的纯化,起点让我们明白,学院版画的优势,认识我们在现代艺术中由原则所派生出来的种种仪式化的精英身份,但在当代艺术的浪潮中,只有起点置于“共生”的语境中才是因时制宜的,我们
2、对待终点的视角才会发生质的改变。一、学院版画在改革开放之初特别是整个90年代已完成了对中国现代版画本体语言的纯化和版种拓展的重任。这个重任表现为挣脱传统的束缚,在艺术的观念和形式上都力求创新,并且有十分鲜明的反叛传统的共同立场和宣言。这种倾向,便形成了学院版画的固定原则乃至共同标准,它是对一元状态和权威规则的完善。这个过程导致了许多版画家陷入了唯技术论的境地,并带有较强的版画圈子的问题。版画界之外的艺术状态较少影响到版画界的创作思想与观念,而版画界圈子内的艺术探索也几乎不为外界所了解。版画家不自觉地成为了本位主义者,并且也有了版画学院化的倾向,在时间与空间上失去了对当下社会、当代艺术的及时反
3、映。然而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和信息加速发展的时期,中国的经济次序与经济结构在进行着迅速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公众的生存体验方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艺术的创作方式。如此,学院版画不可回避地与当下社会文化发生了相遇。我们面对的是不能简单的用现代主义的语义来分析当下文化发生的境况。“在现代主义当中,不存在‘相遇’,因为大家思考的都是一样的。所以所谓的‘相遇’就是要允许不同的东西存在,大家都不一样才谈得上‘相遇’”。注释:[]载自《世界美术》,《物派新识》2001.3]“现代艺术的动因是归结在艺术本体意义上的,即通过视觉符号对其所指的东西形式的意义的直接指涉来达到艺术的目的……
4、”[]胡志颖《西方当代艺术状态》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1]7是一种宣称自主性的价值取向。过往的一元论思考,不能使我们身在当下多元的背景下反思探索学院版画自身的身份以及担当的角色。在一片“版画市场问题”、“版画边缘化问题”、“版画消亡问题”等言论的叫喊声中,当代学院版画的提出具有现实的意义。二、当代艺术的鲜明特征即:社会性。过去我们的版画语言功能主要是自我表达或者是一种思想工具。但是现在人和人的关系建立在一种交流上,当今社会不能容忍一个自言自语的人。德国艺术家提诺·赛格尔认为20世纪曾是宣言的世纪,21世纪正好相反,它是对话的世纪。对话与交流越来越重要,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当代社会行为,因此
5、,当代学院版画的问题不是思考怎么画,而是要思考如何对话。那么“共生”的原则是这个多元社会的一个生态体系,也就自然成为了当代学院版画面对的问题。“共生”一词是指两种以上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的现象,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美国微生物学家马葛莉丝深信“共生”是生物演化的机制,她认为大自然的本性就是厌恶任何生物独占世界的现象。互利共生成为了一种良性生态观。根据这个词的语义,我们可以获得以下的启示,并成为影响当代学院版画语境的可能:1)当代学院版画在共生的原则下,其价值取向是去中心化,发展社会性的艺术观念,并从旧的训练里再生。2)在共生的意义下,当
6、代学院版画的对话机制是其社会性的转向。3)在共生的原则下,当代学院版画的起点与终点的关系再重建,从美学存在的角度的思考,它是动态的,不完整的,是探索的和具实验性的。“共生”作为一个对当代学院版画语境产生影响可能的认识观,“其超出了语言学的层面。它是精神意蕴和语言媒体的综合结晶,生成于‘形式语义场’,艺化于社会环境中,透溢着时代的文化精神,体现着一个时期版画之境界及特色。”[]载自齐凤阁《20世纪中国版画的语境转换》1997年第6期《文艺研究》]三、现代主义一元论影响下的学院版画是一种以追求技术本体化的存在,强调的是个性和性别的纯粹性。它强调精英文化独一无二的精神自由的思想价值,是一种宣称自主
7、性的价值取向,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走向了与其创作的本性相矛盾的反常化之途。它7的发展动力恰恰是受制于它自身设置的障碍。当代艺术追求去中心化,它寻求空间延展扩大的可能性。这样看来,版画家必须转向一种去中心化的价值观念。著名文化批评家爱德华·W·萨伊德说过:“大多数人只知道一个文化,一个环境,一个家,流亡者至少知道两个。这种多重视野使他产生一种知觉,它是游牧的,去中心的,对位的。但每当习惯了这种生活,它撼动的力量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