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地层学第9章古生界

古生物地层学第9章古生界

ID:26416933

大小:5.24 MB

页数:172页

时间:2018-11-26

古生物地层学第9章古生界_第1页
古生物地层学第9章古生界_第2页
古生物地层学第9章古生界_第3页
古生物地层学第9章古生界_第4页
古生物地层学第9章古生界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生物地层学第9章古生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章古生界(543Ma~250Ma)古生界为古生代(Paleozoic)时期所形成的地层。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第一节古生代的生物界一、古生代的生物界概述 二、海生无脊椎动物 三、脊椎动物 四、陆生植物 五、生物相及动物地理分区一、古生代的生物界概述古生代的生物界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1.古生代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大发展的时期澄江动物群三叶虫;笔石和头足类中的鹦鹉螺;单笔石2.古生代晚期-陆生生物大发展的时期裸蕨类、植物纬度分带(C2)鱼类和两栖类、海生无脊椎动物昆明澄江帽天山西坡,1984.7.1,澄江动物群在此

2、发现.1998.12.落成的中科院澄江化石野外工作站二、海生无脊椎动物1.三叶虫 寒武纪最重要的生物化石,也是奥陶纪和志留纪的重要化石。属种繁多,演化迅速,生态分异明显。∈∈1莱德利基虫类为主,头大、眼叶大、尾小、胸节多。∈2以褶颊虫类为主,德氏虫,叉尾虫为主,尾板变大、尾刺发育。∈3剧烈分化,形态多样,蝴蝶虫、蝙蝠虫、球接子、褶盾虫等。O栉虫超科为主,头鞍前端扩大倒梯形、梨形、隐头虫类头鞍特化S三叶虫开始衰退,王冠虫、志留纪末期三叶虫大量绝灭,极少数延至晚古生代。2.笔石是奥陶、志留纪的分带化石,可作为洲际间对比的依据。∈2出现,∈3发展,网格笔石

3、。OO1树形笔石、正笔石类的对笔石、笔石、均分笔石、全笔石、等称笔石。O2-3正笔石鼎盛双头笔石、栅笔石、直笔石、叉笔石。SS1双笔石动物群,新兴的单笔石类繁盛S2弓笔石类为特征,还有单笔石类S3单笔石类为主,末期正笔石类大量绝灭,少数残留至D13.蜓C1晚期出现,C2突发性迅速兴起,重要分带化石。C2早期一般个体小,旋壁为三或四层式。C2晚期个体较大,旋壁出现蜂巢层。P1中期全盛期,壳体大,旋向沟或拟旋脊、列孔发育、副隔壁的出现。P3渐趋衰亡,残存的少数代表个体重新变小,旋壁变薄仅有致密层和透明层;形体有特化,壳圈不再包卷,二叠纪末期蜓类灭绝。4.

4、珊瑚∈出现,我国最低层位是下马家沟组的横板珊瑚。O2-3大量出现并形成小型礁体。S飞跃发展,第一个全球性繁盛期,常形成小型礁体。主要有四射珊瑚、横板珊瑚和日射珊瑚。古生代晚期极度繁盛,四射珊瑚出现三期发展高潮:D属种繁多,构造多样,以泡沫型和双带型四射珊瑚为主,D2晚期和D3早期更繁盛,常形成珊瑚礁;C1除双带型外,新出现大量具轴部构造的三带型珊瑚,具有重要的分带意义;P1四射珊瑚再度繁盛,以三带型复体珊瑚最为重要。P末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全部灭绝。5.腕足∈以无铰纲为主,多为几丁质壳,Є晚期出现具铰纲。O开始无铰纲衰落,具铰纲兴盛。S进一步繁盛,出现

5、内部构造更为复杂的类型。D石燕贝特别发育,D1-2具展翼状外形、中隆和中槽完好,D3展冀较短,中槽和中隆内有放射线。C-P长身贝类繁盛、石燕类及扭月贝类继续发展,其中长身贝类最为重要。6.头足类∈3出现鹦鹉螺类,为直角状:阿门角石O鹦鹉螺繁盛时期,身体巨大S鹦鹉螺明显衰退菊石类在古生代晚期也相当繁盛,具棱菊石型缝合线的棱角菊石类重要,形成D-P1世界性标准化石和地层的分阶化石。7.小壳动物化石小壳动物群是指寒武纪初大量繁盛,个体微小(1-2mm),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群,简称小壳化石,也称早期骨骼化石。包括软体动物中的软舌螺、单板类、腹足类、

6、喙壳类以及分类位置不明的管状、骨片类化石。小壳动物化石的大量出现是寒武纪开始的志。三、脊椎动物1.鱼类∈3出现最早的无颔类碎片。S无颔类繁盛,晚期出现具颔的盾皮鱼类和棘鱼类。D鱼类特别繁盛。D1无颔类为主,“头部”披骨甲,无上、下颔的分化D2-3盾皮鱼类节颈目及胴甲目为主,仍有骨甲,上、下颔分化D3总鳍鱼类具有强大的肉鳍,既能用鳃呼吸又能用肺呼吸,古生物学家推断这类总鳍鱼逐渐演化成了两栖类。总鳍鱼演化成两栖类1-Hupeidiscus(湖北盘虫)Є1;2-Eoisotellus(古等称虫)Є3;3-Dictyonema(网格笔石)O1;4-Dicho

7、graptus(均分笔石)O1;5-Dalmanitina(小达尔曼虫)O2-3;6-Acrospirifer(颠石燕)D1-2;7-Gigantoproductus(大长身贝)C1;8-Anetoceras(松卷菊石)D1;9-Alethopteris(座延羊齿)C-P;10-Callipteris(美羊齿)C-P2.两栖类格陵兰东部D3顶部鱼石螈是原始两栖类的代表。C1起两栖类蓬勃发展,其中一支为迷齿类,牙齿具有迷路构造,其肢骨构造原始,只能匍匐行进,生活于沼泽、河湖地带。P迷齿类中的块椎类占优势,脊椎骨异常坚强。3.爬行类C晚期原始爬行类出现。

8、P原始爬行类的类型更加多样盘龙类P2-3-T兽孔类的二齿兽类演化迅速、遍布世界各大洲。四、陆生植物古生代早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