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承接产业转移之经济提升效用及承接模型概述

某市承接产业转移之经济提升效用及承接模型概述

ID:26366656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6

某市承接产业转移之经济提升效用及承接模型概述_第1页
某市承接产业转移之经济提升效用及承接模型概述_第2页
某市承接产业转移之经济提升效用及承接模型概述_第3页
某市承接产业转移之经济提升效用及承接模型概述_第4页
某市承接产业转移之经济提升效用及承接模型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市承接产业转移之经济提升效用及承接模型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某市承接产业转移之经济提升效用及承接模型概述-->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及意义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区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和升级的过程,随着区域内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资源需求和供给逐步发生变化,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部分产业会在区域之间发生转移。这种转移包括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的美国、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之间产业的次第转移,也包括一个国家区域之间的转移,如现阶段我国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产业转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依靠着政策支持、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等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总量得到快速提升,形成了高度集中、总量庞大

2、、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与此同时,劳动力、土地、能源等生产资料供给趋于紧张,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高度依赖出口的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一些技术含量低、过度依赖低廉人工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部地区的生存空间日益萎缩,也阻碍了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步伐,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的压力增大。然而,这些产业又是整个经济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如何有效的继续发展这些产业成为当前关注的重点。同时由于政策等原因,我国中西部地区在改革幵放过程中一直扮演着“看客”的角色,直到近些年来“西部大幵发”、“中部_起”等发

3、展战略的提出,中西部地区才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中西部地区拥有较为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很适合东部发达地区一些生存艰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应该利用东部地区进行产业调整、优化升级的机会,吸引在东部地区缺乏生存空间而又适合中西部地区的部分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发展速度,同时保持、提升我国的国家竞争优势。南昌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大中心城市,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之一,具有非常强的代表性。因此,以南昌为研究对象,分析南昌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2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文章的写作思路是“理论研究-

4、实证分析-提出建议”,文章的内容也相应的分为三大部分。第1、2章为理论研究部分,主要阐述当前国内外对于产业转移及经济增长研究的成果及理论;第3、4、5章对南昌承接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南昌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模式;最后一章则是针对南昌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全文结构如下:第1章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不足等。第2章为理论概述,详细分析了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并用数理推导的方式说明了产业转移效应机理。第3章为现状阐述,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南昌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情况,并通过对具体企业的分析,得出南昌承接

5、产业转移微观层面的现状。第4章为实证研究,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多种回归方法检验了南昌承接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总量及产业转移具体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5章现状总结与案例研究,阐述了南昌承接产业转移的模式,并对国内外成功的承接产业转移的案例进行了分析。第6章首先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指出了南昌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文章的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第2章产业转移相关理论概述2.1产业转移相关理论2.1.1国外产业转移相关理论关于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最早出现在古典经济学对于国际贸易的研究中,其中的代表人物包括经济学鼻祖亚当.密(AdamS

6、mith)。其中的代表人物包括经济学鼻祖亚当.密(AdamSmith)。亚当.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这也成为产业转移理论发展的基础。他认为国家之间发生贸易往来的直接原因是两国同一产品存在价格差,每个国家出口在本国内具有优势的商品,并进口本国相较于其他国家处于劣势的商品。后来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在斯密的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35)中这样阐述,两个国家由于资源禀赋、劳动力素质等不同导致有一国在各种产品的生产率上均高于另一国,那么生产率高的国家将生

7、产并出口具有较大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优势较小的产品,而生产率低的国家则出口在生产率上落后较小的产品,进口落后较大的产品。赫克歇尔(1919)、俄林(1933)在李嘉图的理论之上,延伸了理论的适用范围,将比较优势从生产技术扩展到包括资源禀赋、劳动力、资本等在内的各个生产资源。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大规模、国际性的产业转移频频发生,美欧等发达国家不断进行产业调整升级,以日本、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等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强烈的经济发展的诉求,同时又具备了发展的条件和进行产业转移的梯度差距,从欧美到日本、亚洲四小龙再到中国等东亚、东南亚等国家的依次

8、发展形成了绵延数十年的产业转移大潮。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