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344628
大小:9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6
《交响乐鉴赏结课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海南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交响音乐赏析》任课教师:罗晓海题目名称:《浅谈中国交响音乐发展—和西方文明对比》学院:经管与管理学院专业班级:12级金融学2班姓名:程航学号:20121714310051评阅意见评阅成绩交响乐一词最早来源于希腊文“symphony”,意思是“一起响”。在16世纪时,这个名词指采用和弦性质的多声部器乐;17世纪,交响乐泛指各类刚从声乐独立出来的单乐章器乐、歌剧序曲、间奏曲等;此后经历了巴洛克、古典、浪漫、民族、现代等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与变革;古典时期的海顿创立了独立的交响曲体裁,成为交响乐中最庞大的一种器乐体裁。交响乐的概念广义而言指协奏曲、组曲、
2、歌剧和舞剧音乐、交响诗、交响音画、交响曲等各种体裁;狭义仅指交响曲。可以看到,西方交响音乐大致起源于16世纪,这并不是说在此之前就没有交响乐,只是说从这个时期开始交响乐真正走上了系统性的发展历程。16世纪,正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明走出了漫长的中世纪,开始了全新历程。长达一千多年的中世纪,教会对人们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强,导致人们自主思考几乎成为不可能,这就导致了文艺发展的滞后。而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就像储存多年的美酒出窖,刹那间就显现出一种难以阻挡的浪潮。人们在文学、美术、音乐各个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就显得时候滞后了。从20世纪20年代起,萧友梅
3、所作的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及黄自在美国学习时之毕业作品《怀旧》(1929),可视为中国交响音乐创作的雏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交响乐的发展真正起步,是在20世纪30年代,和西方相比,晚了将近4个世纪,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结果呢?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交响音乐应运而生。我们看同时期的中国,16、17世纪中国正处于明清王朝更替时期,虽然封建社会逐渐衰落,但是城市手工业阶层依旧不发达。而西方,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工商业阶层突破教会限制,迅速的发展了起来。交响音乐是指能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富于交响性的各种类型的乐队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的体裁包括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组曲、序曲和交
4、响合唱等。交响音乐含有两个明显特征。首先是这类音乐体裁和形式的特点,即交响音乐主要是为交响乐队而创作的较大型的作品及其演奏形式。其次,就是这类音乐的艺术特性是具有交响乐性质的音乐。所谓“交响性”就是音乐形象的塑造与发展最富于矛盾和对比冲突的特性,即音乐的戏剧性。就一般来说,交响音乐以其擅长的戏剧性的矛盾与冲突,在多乐章宏伟的结构中,强调音乐主题形象的对比,善于调动管弦乐器丰富多彩的交响性音色和创造多姿新颖的管弦乐音响,多侧面多角度的反映绚丽斑斓的社会生活。从交响乐的特点来看,交响乐是具有一定的革命色彩的,交响乐特有的表现力能够反应出社会生活、反应出社会矛盾。所以西方非常崇尚
5、交响音乐,而在中国,在16、17世纪的中国,封建王权达到最盛的背景下,交响乐是不可能产生的。因此知道封建皇权统治被推翻,民族交响乐才开始真正发展。交响乐在中我国当代交响乐在艰难和曲折和中经历了八十多个年头,在音乐观念和创作技法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根据我国交响乐发展的自身规律与时代特点,我们将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1929年-1949年)在中国交响乐初创时期,黄自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管弦乐作品序曲《怀旧》,江文也的管弦乐曲《台湾舞曲》、冼星海的《民族解放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贺绿汀的管弦乐曲《森吉德玛》等都代表了这一时期的交响音乐创作水平。这一时期的交响音乐
6、,是以欧洲传统作曲规范为基础,在创作观念上顽强地树立起表现民族风格的信念,通过实践探索,中西音乐融合,开创了中国交响乐的道路。第二阶段(1949年-1956年)20世纪50年代的音乐作品多为生活风俗性题材,作品注重标题性,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富于浓厚的民族风格,如马思聪的《山林之歌》、刘铁山、茅沅的《瑶族舞曲》李焕之的《春节序曲》、施咏康的《黄河的故事》、丁善德《新疆舞曲》、江文也《小交响曲》和《汩罗沉流》、马思聪交响组曲《山林之歌》等。在上述作品中,民俗性和神话题材占显著地位,音乐语言往往直接取自民间音乐调,总体风格注意抒情性、色彩性和民俗性场景,在美学上追求标题性构思。在
7、上述作品中,民俗性和神话题材占显著地位,音乐语言往往直接取自民间音乐调,总体风格注意抒情性、色彩性和民俗性场景,在美学上追求标题性构思。第三阶段(1957年-1966年)这一时期的作品运用标题性的创作思维,在音乐风格的民族性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代表作品有王云阶的《第二交响曲―抗日战争》、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瞿维的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何占豪、陈刚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均为流传广泛的优秀作品。第四阶段(1966年-1976年)这一时期中国交响乐的创作与戏曲音乐相结合,交响乐的配器技术得到意外的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