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设计技法》

《创意设计技法》

ID:26340754

大小:112.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1-26

《创意设计技法》_第1页
《创意设计技法》_第2页
《创意设计技法》_第3页
《创意设计技法》_第4页
《创意设计技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意设计技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创意设计技法回顾创意设计的发展历程,创意设计技法的研究,可以说是20世纪30年代起步,40年代奠基,50年代发展,60年代飞跃,70年代兴盛,80年代普及。由于创意工程的复杂性,其理论体系至今尚不能说成熟,但这并不影响其开发、普及和发展。据统计,至今已提出创意、创造技法340余种。一、技法发展概述创造力开发首先在富于创意的美国出现。早在1906年,一位专利审查人普林德尔写了一篇《发明的艺术》的论文,最早提出对工程师进行创造力训练的建议,并以实例阐述了一些逐步改进发明的技巧和方法,后来另一专利审查人撰写了《发明家的心理学》,其中有发明方法一章。同年,克劳福德发表了《创造思维的技

2、术》,提出特性列举法,在大学讲授,以后,奥肯和史蒂文森相继开出了发明方法和创造工程课程。1938年被誉为“创造工程之父”的奥斯本制定了“头脑风暴法”,并取得成功。为推广这种技法,他撰写了一系列著作,如《思考的方法》、《所谓创造能力》、《实用的想象》等,并深入到学院、社会团体和企业,组织大家运用这些技法。一些大学、公司等先后采用其理论讲课或办训练班,为群众性的创造普及活动开拓了局面。1942年,由瑞士来的天文学家茨维基,在参与火箭研制中利用排列组合原理制定了“形态分析法”。他按照火箭各主要部件可能有的各种形态的不同组合,得到576种火箭构造方案。1944年,戈登提出了著名的“提

3、喻法”,成为最受欢迎的创意技法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美出现了许多创造力研究中心,很多大学、政府部门和公司争先恐后地开设了名目繁多的创造力训练课程,创造力咨询公司应运而生。在创造工程的研究和开发上,日本可谓“后起之秀”。先是引进,20世纪40年代起有了自己的特色。1944年,其创造学先驱之一市川龟久弥撰写了《创造性研究的方法》一书,1955年提出等价转换理论,1977年出版了《创造工学》。另一位典型人物丰泽丰雄,提倡“一日一创”活动,先后出版《发明指南》等著作。日本人提出了许多有特色的创造技法,如“KJ法”,“NM法”、“ZK法”、“cBs法”等,有多种创造力开发的著作

4、,还有一些专门研究机构,群众性创意活动极为普及。从1946年始,原苏联一批学者从175万项发明专利中遴选出4万项高水平的专利文献,从中概括出一批普遍性,有效性强的技法,制定了《发明课题程序大纲》、《基本措施表》、《标准解法表》等,并不断完善,形成了有其特色的创造工程体系。此外,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对创造技法发展作了大量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始,我国也开始了创造工程和创意技法的研究和普及,并出版了一批书刊。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创意设计技法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目前已达340余种。无论是群体或是个体,利用这些技法,都可显著提高创意思维的广度。深度和速度,促进创意、创造难关

5、的突破,因而有重要的研究、推广和实用价值。二、创意技法的分类面对几百种创意技法,如何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创意技法分类系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这是因为:第一,绝大多数技法都是研究者根据其实践经验和研究总结出来的,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第二,各种技法之间并不存在线性递进的逻辑关系,形成统一的体系较难;第三,创意思维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心理活动,其规律还未得到充分深刻的揭示,难免出现各执一端的状况。这样,各种技法在内容上彼此交叉重叠,既相互依赖,又自成一统,这给全面条理化带来较大的难度。尽管如此,许多研究者还是作出不少努力,提出一些分类方法。例如,日本电气通信协会在其编写的《实用创造性开

6、发性技法》著作中,曾将常用的”种技法分成6类:1.提出问题法。提出问题法、选择目标是创意、创造活动的首要环节,它决定创意的主攻方向,影响到创意设计的成败。这类技法包括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检核表法、设问法等。例如设问法,它直接从下列6个角度提问题:(1)为什么需要革新?(Why)(2)创意的对象是什么?(What)(3)从什么地方着手?(Where)(4)由谁主持或完成?(Who)(5)什么时候完成?(When)(6)怎样实施?(How)(7)达到怎样的水平或标准?(HOwmuch)由于这7个方面的英文第一个字符为5个W和2个H,又常称为5W2H法。这是个典型的设问法。2

7、.解决问题法。技法中多属于此类。按照创意思维形式和功能特性,还可进一步细分为3种类型:(1)想象联想法(如头脑风暴法、输出输入法、强制联系法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程序,克服妨碍想象的因素、调动激励想象力的因素,使创意思维如泉涌,达到成功。(2)重组联合法(如形态分析法、组合法、焦点法等)。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将若干分立因素巧妙地结合或重组,从而获得新的创意。(3)类比法(包括提喻法和各种类比法等)。通过两个(类)对象之间某些相同或相似来解决其中一个对象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关键是寻找恰当的类比对象,这里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