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

ID:26296183

大小:2.31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1-25

上传者:U-5734
别了不列颠尼亚_第1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_第2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_第3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_第4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_第5页
资源描述:

《别了不列颠尼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周婷杨兴别了,“不列颠尼亚” 新闻是目前世界上发表量最大,受众最多的文体,它通过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等)对当前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进行报道。 新闻狭义——消息通讯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新闻最主要的特征是:香港回归纪念碑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扼要广义消息报告文学 新闻内容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事件发展事件结果 1.新闻的特点:2.结构:针对性、及时性和真实性。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标题可分为引题、主题和副题。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主体是新闻的主干、核心。要求围绕导语具体介绍新闻事实。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的事实材料结语用来小结、展望、评价、激励等。 东方之珠—香港 鸟瞰香港夜景 香港码头 香港红勘体育馆 香港会展中心 香港维多利亚港夜景 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再订条约,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1945年: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根据《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是实行“一国两制”。 香港回归谈判:1982年6月至1983年6月,英国提出继续统治香港,不肯归还,邓小平坚决地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回旋的余地,我们可以明确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和九龙。如果在新中国成立48年后还不收回香港,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不能向世界交代。”邓小平又说:“中国希望和平收回香港,谈判收回。如果谈不成,中国也要收回。”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英国这时企图以主权换治权。对此,中国政府寸步不让,因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终于经过两年的谈判,两国在1984年12月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为了记下这一大盛事,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这四位新华社香港分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文章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阅读全文,然后思考以下问题:1、找出新闻的导语和主体部分,并简单用语言概括。2、把主体部分中记者们所选择用来作为报道和介绍新闻的材料找出来。 香港维多利亚港1、导语(第1段)2、主体(2—10段)3、结语(最后1段) 导语:“不列颠尼亚”号离开,英国对香港统治的结束。主体:别了﹃不列颠尼亚﹄4:30港督降旗6:15添马舰东面的告别仪式7:45“威尔士军营”降旗0时左右交接仪式上的易帜0:40“不列颠尼亚”号离港4:40彭定康离开港督府结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具体报道了英方撤离的过程 本文报道的是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时的几个重要场景。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含有具体时间的句子,并且根据这些时间概括文中选取了哪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事件。本文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选取了四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 四个场景1、末任港督离府2、添马舰广场军营告别仪式3、中英香港交接仪式4、“不列颠尼亚”离港象征 第一场景:6月30日下午4点30分至4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三自然段)彭定康和女儿离开总督府 港督府 第二场景:6月30日下午6时15分至7点4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五、六、七自然段)彭定康接过降下的旗帜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第八自然段)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在中国南海,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十自然段) 讨论:文中三次写到降旗,各有什么意义?第一次降旗——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这标志今后的香港再也不会由港督来统治 第二次降旗——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第三次降旗——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它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从这里升起。2、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文中多处运用了恰当的对比,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运用对比,强调了这次升旗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象征着英国殖民者在香港的终结。“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荆花图案构成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这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中国人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但又是在蒙蒙细雨中?“蒙蒙细雨”对“告别”的仪式的氛围起了点染的作用。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陨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4、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这句话平实的语言,对比的鲜明,其中之一饱含了中国人民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的欣喜之情。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如:第4、7、11自然段。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本文通过描述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四个场景,出色地记录了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充分表现了香港回归这一深刻的历史主题。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中心 香港回归场面 天安门广场庆祝香港回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