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263576
大小:5.07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8-11-25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海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海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一、课堂提问现状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较多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二、课堂提问误区问题数量过多问题内容过浅问题范围过宽问题难度过大问题候答过快问题评价过简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吗?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4、拼成的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倍?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6、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7、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还要除以2?1、你打算把梯形转化为什么图形?2、转化后的图形与梯形有什么关系?3、梯形的面积怎么计算?“6772”中,左边的6读什么?第一个7读什么?第二个7读什么?2读什么?这个数读什么?6772这个数怎么读?这两个7的读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乘法的初步认识……“你能发现什么”“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校要粉刷新教室。已知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高是3米,扣除门窗的面积11.4平方米
3、。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花4元的涂料费,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多少元?1、要扣除地面的面积。2、要扣除门窗面积。3、不仅要求出粉刷面积,还要求出粉刷的费用。学校要粉刷新教室。已知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高是3米,扣除门窗的面积11.4平方米。(1)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花4元的涂料费,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多少元?三、课堂提问原则目的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适度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鼓励性原则师:哪位同学回答一下圆周长的公式?生:C=2πr师:π约取多少?生:3.14师:谁最早发现了圆周率?生:阿基米德。师:他是哪国人?出生于哪一年?三、课
4、堂提问原则目的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旨在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而不是强迫、代替。探究“圆周长计算公式”时滚动法绳测法公式法三、课堂提问原则目的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和时间。另一方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三、课堂提问原则目的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适度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大约有老师那么高。大约有教学楼那么高。大约有30层楼那么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1亿张纸大约有多厚?三、课堂提问原则目的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适度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层次性原则(1)1.
5、34、1.35保留一位小数分别是多少?(2)9.99保留一位小数是多少?(3)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近似数是1.5,这个数最大是几?最小是几?三、课堂提问原则目的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适度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层次性原则6.全面性原则优等生要吃饱中等生要吃好学困生要消化好三、课堂提问原则目的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适度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鼓励性原则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分数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已分成两个阵营,有的说对,有的说错。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教师没有判定谁是谁非,而是鼓励双方进行辩论。
6、分数的初步认识正方(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两份?反方:是。正方(举起其中的半个圆):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反方:是。正方: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反方(从圆纸片上撕下一小块,高举着分开的两部分大声:这是把圆分成两份吗?正方:是。反方(把小小的一份举在面前):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正方(小声地):不是。反方:既然不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你要同意这种说法呢?正方服气地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中。自始至终,教师都以微笑鼓励着学生,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辩论结束后,教师紧握着反方学生的手说:“祝贺你们,是你们精彩的发
7、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深情地握着正方的手说:“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咱们全班带来了一次有意义的讨论!”教师彬彬有礼地向学生深深鞠了一躬,学生们笑了,学习的兴趣也更浓了。三、课堂提问原则目的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适度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鼓励性原则四、优化课堂提问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找准问题支点把握提问时机鼓励学生提问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
8、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