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基础知识

中药基础知识

ID:26239050

大小:5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5

中药基础知识_第1页
中药基础知识_第2页
中药基础知识_第3页
中药基础知识_第4页
中药基础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基础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完美格式.中药基础知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第一节四气】】】1、含义   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用以说明药物作用性质。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说药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别,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此外,在寒热温凉之外,还有“平性”,“平性”的含义是指药性平和,寒热之性不甚明显,但实际上仍有偏温、偏凉之不同。2、确定依据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

2、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即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础。   凡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也称寒凉药,多具清热降火、凉血解毒、滋阴退热、泄热通便、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止痉、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凡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也称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温肺化饮、暖肝散寒、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通经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3、所示效用   四气,从本质上而言,只有寒热二性。   寒凉药如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等;常用来治疗热性病症(高热烦渴、面红目赤、咽喉肿痛、温毒发斑、血

3、热吐衄、火毒疮疡、热结便秘、热淋涩痛、黄疸水肿、痰火咳嗽、高热神昏、热极生风、脉洪而数等阳热证)   温热药如附子、干姜、肉桂等;常用来治疗寒性病症(四肢厥冷、脘腹冷痛、面色苍白、中寒腹痛、肺寒喘咳、寒疝作痛、阳痿早泄、宫冷不孕、阴寒水肿、风寒痹痛、血寒经闭、虚阳上越、亡阳厥脱等阴寒证)。注意:应用药物必须对证,如不对证,药物的偏性会对人体造成伤害。4、具体表述   寒、热、温、凉、平是对药物四气的概括性表述,通常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予以区别,这是对中药四气程度的进一步区分。5、阴阳属性   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

4、,温热属阳,寒凉属阴。6、临床应用   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的药物:寒证—热药;热证—寒药   据病证的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的药物。如:大寒证(亡阳证),须选大热药(附子、肉桂)等;微寒证(脾胃虚寒证),选温性药(煨姜)   寒热温凉还有程度上的差别,如当用热药而用温药,当用寒药而用凉药,则病重药轻,达不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反之,当用温药而用热药反伤其阴,当用凉药而用寒药易伤其阳。如治疗寒热错综的复杂病证,则又当寒热药并用。如治疗真寒假热证,则当用热药,真热假寒证,又当用寒药。.专业知识编辑整理..WORD完美格式.    感受风寒、

5、怕冷发热、流清涕、小便清长、舌苔白,这是寒的症状,这时用紫苏、生姜煎了汤饮服后,可以使病员发一些汗,就能消除上列症状,说明紫苏、生姜的药性是温热的。如果生了疗疮、热疗、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小便黄色、舌苔发黄,或有发热,这就是热的症状,这时用金银花、菊花来治疗,可以得到治愈,说明金银花、菊花的药性是寒凉的。【【【第二节五味】】】1、含义   五味是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它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但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6、2、确定依据①五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如黄连、黄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乌梅、木   瓜之酸,芒硝、食盐之咸等。②后来由于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 如葛根、石膏均能透热解肌,即云其   味辛,但实际口尝却并无辛味。   ③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     例如,葛根、皂角刺并无辛味,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于治疗表证;后者有消痈散结作用,常用于   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二者的作用皆与“辛能散、能行”有关,故

7、皆标以辛味。磁石并无咸味,因   其能入肾潜镇浮阳,而肾在五行属水与咸相应,磁石因之而标以咸味。      由此可知,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      由于药物滋味和作用并无本质联系,两者之间并无严密的对应关系,因而从古至今,五味学说在理论上和   实际运用中出现不少分歧和混乱也就在所难免了。 3、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五味的基本作用: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过食、偏嗜五味对五脏系统都有损害。***辛:    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麻黄、薄荷;治疗气血阻滞的药物

8、如木香、红花,都有辛味。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往往也标上“辛”,亦称辛香之气,除有能散、能行的特点外,还包含了芳香辟秽,芳香化湿,芳香开窍等作用。辛味药多辛散燥烈,易耗伤气阴(津),故气虚、阴(津)亏,表虚多汗等不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