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238161
大小:174.0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5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血液的凝血机制是个复杂的过程,是一系列血浆凝血因子相继酶解激活的过程,最终生成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凝血过程示意图凝血四项包括PT、APTT、TT、FIB。在临床上常用于病人术前准备,抗凝剂的用量观察,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的初步诊断与疗效评估。一、凝血酶原时间(PT)PT即加入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使血浆凝固的时间,主要用于检测外源性凝血系统有无障碍,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V、VII、X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2、。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意义1、延长: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②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酶原及有关凝血因子生长障碍。③维生素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维生素K,当维生素K不足时生成减少而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也可见于阻塞性黄疸。④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广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口服抗凝剂如肝素等。2、缩短:先天性V因子增多症,口服避孕药、DIC早期、心梗、脑血栓等。3、国际化标准比值(INR)主要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推荐的INR目标值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
3、TT)APTT为脑磷脂具有部分凝血活酶作用,能加速X因子活化,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的时间。APTT时间是检查内原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VIII、IX、XI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检测凝血因子XII,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的首选指标。临床意义1、延长:①凝血因子Ⅷ、Ⅸ、Ⅺ、血浆水平减低如甲、乙血友病,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②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缺乏,因子V
4、、X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症,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③纤溶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④血循环中有异常抗凝物质,如抗因子VIII或IX抗体,狼疮性凝物质等。2、缩短:①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②血栓性疾病,如心梗、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高症和肾病综合症等。三、凝血酶时间测定(TT)TT是加入标准化凝血酶在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
5、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1、TT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SLE、肝肾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FDP增多等。2、TT缩短:见于血标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四、纤维蛋白原(FIB)FIB即凝血因子I,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即是凝血因子作用的底物又是高浓度纤溶酶的靶物质在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同时发挥重要作用,FIB作为底物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1、FIB减少: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也见于蛇毒治疗和溶栓治疗。2、FIB增加:FIB是一种急
6、性时相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常见于下列疾病:①感染、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②无菌炎症、肾病综合症、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等③其它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可见轻度增高。3、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FIB含量可能在正常范围,但是FIB有质的异常,临床可无症状或有轻度出血倾向。总结:1、PT、APTT都缩短,FIB升高,表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具有血栓形成高发风险。2、PT、APTT都延长,①FIB水平低,患者使用降纤维蛋白药物。②肝病、
7、DIC及抗凝治疗引起两者都延长。③凝血过程中,共同通路的凝血因子异常,如凝血因子V、X异常以及凝血酶原(Ⅱ因子)、FIB(Ⅰ因子)异常。3、PT延长、ADII基本正常,PT延长在临床最常见的是双香豆素药物抗凝如华法林、误服鼠药及维生素K缺乏的患者PT延长,较少见的情况还有凝血因子VII的缺乏。4、APTT延长为主,PT基本正常APTT延长,临床常见的是肝素抗凝治疗,低分子量肝素口服Xa因子剂,凝血酶抑制剂也会引起延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