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教无定法”,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使这种方法逐步完善。 关键词:地理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集思广益、协作攻关,不仅能提高同学们思维活动的有效性,达到互教互学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增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
2、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教无定法”,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使这种方法逐步完善。那么,怎样的小组合作才算是行之有效的呢? 一、前提条件 1.教师转变观念,变“主讲”为“主导”。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也是一个合作的时代。而“以教定学”的传统的教学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因为学生在全盘接受老师的知识的同时,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应正确认识到这一点,要由传统的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3、改变以往“主讲”的模式,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小组合作模式因其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和优势成为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2.学生转变习惯,变“被动”为“主动”。当教师有意识地退出了“主讲”的位置,学生主体地位便凸现出来,那么如何让学生自觉投入到合作学习之中,变被动学习为乐于学习呢?我认为,诱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是相当重要的。首先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大量事例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处不用,激发学生学好地理的欲望;
4、其次,课堂中的创设情境,巧妙设疑,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求新知的好奇心;再次,问题的复杂性让学生切实感到仅凭个人力量无法解决,唯有与同学合作发挥群体的作用才行。在这样的层层激发、诱导之下,当学生一次次地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之后,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就会成为学生自发的需要。二、准备工作 1.分组。要能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合理的分组也是相当重要的,目前常见的分组遵循以下三种原则:①就近原则。所谓就近原则就是同桌和前后的4~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它的好处是位置变动小,利于课堂上临时分组。缺点是组与组之间存在着知识水平、能力的
5、差异,因而如进行竞赛类活动或难度较大的问题探讨时就存在组际间的不公平。②自发原则。自发原则就是让学生课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自我组合而形成学习小组,它的好处是有一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合作探讨的积极性更高。缺点同就近原则一样,也存在组际间的不公平。③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就是教师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心理素质等综合评价,合理分配,形成优质的学习小组。这是目前合作学习中最有效的学习小组,因为它不仅兼顾到小组成员的多样性,而且考虑到组与组之间的公平性,便于组间竞赛。
6、当然,这样的分组教师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于课前提前分好,并在课前及时调整好座位。 2.课前资料(材料)准备。有不少的问题,学生仅凭以往的经验是无法快速地在课堂上予以解决的,需要在课前准备充足的资料,如讲到“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课前布置各小组选择有关家乡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作社会调查、整理资料,再在课上小组讨论,分析家乡的区域发展优势,把握家乡经济发展的方向,并向全班汇报交流。 三、课堂实施过程 当准备工作一切就序,合作交流之际,教师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那就是课堂管理者、导学者、学生的合作
7、者。首先要了解各组讨论热烈程度以及学生个体情况,对那些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抢占别人发言机会的,以及因能力或性格原因默不作声的,教师都要用暗示、鼓励等方法加以引导;另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合作进展情况,了解合作效果,以便准确把握结束时间;对学生交流时发现的难点问题,教师可适当地提示,巧妙地点拨,提高学生思维的有效性。总之,当学生合作之际,教师积极真实的参与对小组合作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才能真正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总之,地理课堂中如能用好、用实小组合作模式,一定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