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

论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

ID:26204896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5

论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  _第1页
论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  _第2页
论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  _第3页
论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  _第4页
论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并强调了它的重要性。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就是以”过程与方法”为载体,通过师生有目的的交流和互动来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过程。关键词:物理教学;教学目标;整合浙江省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出台三年有余,它是指导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文件。新的课程标准从科学本质和科学素养的高度论述了加强科学探究的意义及其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内涵,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交流与合作能力的成长。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并强调了它的重要性。“三维教学目标”是有机结

2、合在一起的,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实践运用、大胆批判和积极反思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实践、反思和总结,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与方法”作为行为策略,应该是”三维教学目标”的核心和载体,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研究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就是以”过程与方法”为载体,通过师生有目的的交流和互动来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过程。一、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可以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过程物理学科是一门

3、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以探究性实验为载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性实验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各种能力,提升物理学科素质。高中物理新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学生探究实验,而且除了学生实验和课堂探究性实验以外,还有许多如”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做一做”、”说一说”等可以作为学生课内外自主探究性实验的资料和素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或自行设计情景,引导学生进入问题的观察、思考、实践、体验、探究当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当然,学生为主并不意味着教师“退居幕后”,教师对实验问题的精心设计,对学生疑惑及时

4、的加以指导,都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所在。教师完全可以依托课堂探究性实验来巧妙安排教学内容,从而更有效的实现物理教学中的三维教学目标,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曾经设计过这样一节关于《摩擦力》的课例。笔者把学生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把书中的教师演示实验改造为学生探究性实验,以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为理论指导,即通过对一般现象的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推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围绕学生探究性实验设计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先从一般的生活现象出发,通过观察提出假设,由学生自主探究寻找实验规律。研究静摩擦力方向判断是本

5、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很难理解”相对运动趋势”的含义。笔者在教授该环节时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先给每组同学两把毛刷,请同学们在手臂上拉动毛刷,感受一下毛刷的摩擦,同时观察刷毛弯曲的方向。然后再让同学们保持毛刷不移动,轻轻地拉动毛刷,再观察静止的刷毛弯曲的方向。这样,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同学们对”相对运动趋势”及”静摩擦力”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接着,随机选取四组,由组长陈述实验的结论,大家探讨,再观看多媒体实验影片对比,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在研究滑动摩擦力时,先分组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四组的实验数据、图像和结论,大

6、家讨论比较,教师辅助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知识规律。应该说,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很理想的,学生参与实验积极踊跃,远比教师在前面做演示实验效果要好得多。尤其是在进行探究性实验二时,学生在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内就把滑动摩擦力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准确地找到了,并对错误数据产生的原因做出了基本正确的判断,这是笔者之前没有预料到的。另外,学生通过自身参与寻找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二、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可以是一种再现式的教学过程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的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将物理概念、定律发现的主要

7、过程展现给学生,使之熟悉科学家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和科研方法,并从科学家的成功中得到启示。从长远意义上讲,学生掌握这些内容比学习物理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科学方法教育,潜移默化的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以教材中的物理学知识和知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为基础,依据学习目标和学生发展水平,使学科学习的过程变为科学探究的过程,这是一种再现式的教学模式。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首先提出问题”力和运动的关系”,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介绍亚里士多德根据生活经验和观察得出的结论--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两千年后,伽利略根据理想斜

8、面实验推翻了这一观点。伽利略的科学方法是:让小球从一个斜面静止滚下来,它将滑上另一侧与它相连的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能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