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203226
大小:1.48 MB
页数:76页
时间:2018-11-25
《网络安全培训课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LOGO重庆网安计算机技术服务中心网络安全培训课程目录认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1了解网络基础及安全防护2学习网络故障排查-实例32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简介信息安全等级的划分与适用范围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细则》于1999年9月13日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通过并正式批准发布,根据细则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划分为五个安全保护等级: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用户自主保护级通过身份鉴别,自主访问控制机制,要求系统提供每一个用户具有对自身所创造的数据进行安全保护的能力。适用于普通内联网用户。第二级:系
2、统审计保护级。在用户自主保护级的基础上,重点强调系统的审计功能,要求通过审计、资源隔离等安全机帛,使每一个用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适用于内联/国际互联网需要保密商务活动的用户。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在系统审计保护的基础上,从安全功能的设置和安全强度的要求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首先,增加了标记和强制访问控制功能。同时,对身份鉴别、审计、数据完整性等安全功能均有更进一步的要求。如要求使用完整性敏感性标记,确保信息在网络传输的完整性。一般党政机关、金融机构、大型商业工业用户。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在安全标记保护
3、级的基础上,重点强调通过结构化设计方法使得所具有的安全功能具有更高的安全要求。适用于国家机关、中央金融机构、尖端科技和国防应用系统单位。第五级:访问控制保护级。访问验证保护级重点强调”访问“监控器本身的可验证性,也是从安全功能的设计和实现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适用于国防关键应用以及国家特殊隔离信息系统使用单位。3信息安全等级保护4信息安全系统定级系统定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定级是等级保护工作的首要环节,是开展信息系统建设、整改、测评、备案、监督检查等后续工作的重要基础。信息系统安全级别定不准,系统建设、整改、备
4、案、等级测评等后续工作都失去了针对性。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是信息系统的客观属性,不以已采取或将采取什么安全保护措施为依据,也不以风险评估为依据,而是以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为依据,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5系统定级一般流程信息系统安全包括业务信息安全和系统服务安全。信息安全是指确保信息系统内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系统服务安全是指确保信息系统可以及时、有效地提供服务,以完成预定的业务目标。业务信息安全和系统服务安全,与之相关的受侵害
5、客体和对客体的侵害程度可能不同,因此,信息系统定级也应由业务信息安全和系统服务安全两方面确定。从业务信息安全角度反映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称业务信息安全等级。从系统服务安全角度反映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称系统服务安全等级。由业务信息安全等级和系统服务安全等级的较高者确定定级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6系统定级一般流程3、综合评定对客体的侵害程度2、确定业务信息安全受到破坏时所侵害的客体6、综合评定对客体的侵害程度5、确定系统服务安全受到破坏时所侵害的客体7、系统服务安全保护等级4、业务信息安全保护等级8、定级
6、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1、确定定级对象7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的基本制度、基本策略、基本方法;是当今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多年来信息安全工作经验的总结。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有利于同步建设;有利于指导和服务;有利于保障重点;有利于明确责任;有利于产业发展。8网络基础及安全防护网络基础与OSI模型1TCP-IP编址23交换原理和VLAN9网络基础与OSI模型计算机网络定义: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不同地理位置上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的一个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7、通过运行特定的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来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组成:通信线路、通信设备、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通信协议、通信子网、资源子网。计算机网络类型:局域网、广域网。10计算机网络组成11计算机网络类型运行在有限的地理区域;允许网络设备同时访问高带宽的介质;通过局部管理控制网络的权限;提供全时的局部服务;连接物理上相邻的设备。通常指几公里以内的,可以通过某种介质互联的计算机、打印机或其它设备的集合。目前,大多数网络都使用某些形式的以太网。距离短、延迟小、数据速率高、传输可靠特点设计目标局域网
8、12计算机网络类型运行在广阔的地理区域;通过低速串行链路进行访问;网络控制服从公共服务的规则;提供全时的或部分时间的连接;连接物理上分离的、遥远的、甚至全球的设备在大范围区域内提供数据通信服务,主要用于互连局域网。公用电话网: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数字数据网:专线帧中继:FrameRelay异步传输模式:ATM分类设计目标广域网13OSI七层参考模型OSI模型:1984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目的:提供一个大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