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学原貌与“格物”本义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原貌与“格物”本义考[大学原貌与“格物”本义考]《大学》原貌与“格物”本义考张学君(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北京100011) 摘 要:《大学》由于错简的缘故,使“格物”的本义没有着落,这是学术史上的一段公案,大学原貌与“格物”本义考。为了探讨“格物”的本义,可以从汉唐原本出发,考察《大学》文本的变化情况。曾子后学在整理《大学》文本时制造了第一次错简,宋儒在重新整理时制造了第二次错简。两次变动使“格物”的传文混入其他文段之中,宋儒视为“阙简”,以己意补之,这是“格物”说不见天日的主要原因。在复原了《大学》的原貌之后,“致知在格物”的传文自然浮现,其实就是孔子论讼一段文字,其中隐含了“
2、格物”的本义,即尽物之性。通观《大学》全文,“格物致知”的要领在于守静。关键词:《大学》;格物;错简;尽物之性;守静中图分类号:B222.1 文献标识码:A :1006-6152(2010)02-0068-05一、《大学》原貌考曾子《大学》发明儒家内圣外王之旨,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从“格物致知”开始,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条理非常明晰。但遗憾的是,最为重要的“格物”的传文,却因“阙简”而古义亡失。后世关于“格物”的解释层出不穷,莫衷一是。甚至有人认为:“根据《大学》原文,它本身只是开示儒家‘内圣外王’的进阶程序的纲领,并没有确定格致诚正修的具体涵意,没有明确地表示
3、‘格物致知’的意思。……因此难以说谁更符合《大学》之原义,学者若再于此作纠缠批评,则甚属无谓。”①但很难想象曾子会对如此重要的一个问题悬置不决,使之成为后人聚讼的渊薮。哲学研究不是接受美学,无论后人有多少阐释,“格物”在曾子那里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旨。所以这个问题还有继续研究的必要。“格物”说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大学》原文的“阙简”。而“阙简”是程朱在整理汉唐原本《大学》时“发现”的,此前并没有“阙简”一说。至于程朱的整理是否恢复了《大学》原貌,这又是一个问题。我们不妨暂且丢开朱熹《大学章句》,从汉唐原本入手,看看“格物致知”的传文究竟是如何遗失的。《大学》的结构分为前后两
4、部分。前一部分是经文,后一部分是传文,是对经文的逐条解释。我们先看经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这是一个非
5、常严密的理论体系,朱熹把它归纳为“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南怀瑾在《原本大学微言》中又拎出一个“道”字,与三纲领合称为“四纲领”。其实,道是经文的主题,应当单提出来。于是,《大学》经文的结构就可以归纳为“一主题、三纲领、八条目”。这样做并非有意标新立异,而是要理清《大学》的文理结构。因为《大学》后半部分有一段历来归属不明的文字,其实就是大学之“道”的传文。接下来看传文,为醒目起见,重在提纲挈领,用省略号代替了一些枝节性的文字: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
6、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社会文化论文《大学原貌与“格物”本义考》(..)。”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
7、,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按理说,《大学》传文的行文次序应该与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