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化学高效课堂_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编辑整理附件3:BXJKGH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学改革与课改下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名称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LN0138Z所属学科化学课题主持人王萍所在单位本溪市第一中学上报时间2013年7月本溪市第一中学制2013年8月专业知识分享WORD格式编辑整理开题简况:时间、地点、程序、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不少于2人)、参与者等。2013年7月王萍参加课题开题仪式会议,领取开题协议书,参加仪式的有国家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李世平所长,总课题组理事李桂娟校长,总课题组理事张绍宾校长以及参与各个子课题的负责人。2013年8月2
2、6日召开化学组教师会议组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组,会议地点一中东校四楼会议室。2013年8月30日填写开题协议书,并听取学院化学教研室专家张文敏教师及校教务处刘岩副主任的建议修改完善。2013年9月10日下午市教研室张文敏等老师荐临我校指导我组开题报告,开题仪式上课题负责人王萍报告了课题立项过程及意义。 王萍宣读了课题报告,就本课题及学校化学教学发展的关系做了深刻的阐述,要求本校化学教研组要努力学习,加强科研,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萍。 张文敏等老师就我校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就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题等都作了具体而详尽的指导。 学校信息中心对本次活动在设备、人力上给予了大力
3、支持。二、开题报告要点: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组织与分工、时间计划、预期成果等,限3000字以内,可加页。专业知识分享WORD格式编辑整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随着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不断改进,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相互交往、交流、探讨的过程,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强调教师与学生们交往互动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效率低下,教师讲的很起劲生怕讲得少,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被动式完成作业,学生的能力没有能到充分发展。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
4、有效性,试图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启发学生们自主探究精神,使课堂教学焕发出课堂的活力,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认真研究并解决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有重要意义。正是本课题所要探讨的问题。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是通过座谈、课堂听课、问卷调查,案例教学分析对比的方法调查研究我校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影响化学课堂教学的因素及针对不容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分析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课堂是一个教学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成长历程,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就是学生、教师和教材。
5、(一)学生因素(1)学生的学习目的研究:我们常说学习态度决定学生学习的成败,因此学习目的应该使学生学习的外驱力之一,没有学习目的或学习目的不明确,就会造成毫无方向的学习也就不可能保证有效的教学效果。(2)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程度研究: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是不同的,课堂教学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萍,认识规律,既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又要让学生产生适当的压力,转化为学生继续求知的动力。(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研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的结果,有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
6、参与,对学生来说,学习就不成为负担,学习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学生的积极参与获得了学习体验,从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这样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专业知识分享WORD格式编辑整理(4)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学生课上理解,还需要学后反思,归纳,巩固,加强新旧知识衔接密不可分,否则学的知识就会脱节。还需要学生预习新知,因为新课标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课容量大的新课标的要求。(二)教师因素(1)教师对新的高中数学理念的认知水萍研究:教师能否很快转变观念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领悟程度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水萍及再创造能力。(
7、2)教师个人的学识修养自身业务素质研究: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方法的施行,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目标是否准确。目标发生偏差,要求定得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教学效率。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能强求统一。教学手段是否多样先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设备的更新,教学手段的运用显示出其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力,是否流于形式。(3)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课堂教学与新型师生关系形成及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