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142498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5
《循环经济引领各地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循环经济引领各地发展
2、第1 编者按: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到首位,推行清洁生产……在近日各地陆续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都把“循环经济”作为了谈论的重点话题,而“循环经济”也将成为各地下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广东应推广太阳能发展◆新华社记者郑天虹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省份的广东,目前所面临的能源消耗和缺乏、环境保护形势的严峻,正成为广东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关注的焦点。会上,“循环经济”成为委员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政协委员
3、黎维贤说,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在“节能”上花功夫。据广东电网最新预测,2005年广东全社会用电量2709亿千瓦时,将比2004年增长13.5%。估计这个耗电量约占全国的1/8。广东省政协常委、国家高效节能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华贲说,2004年中国进口原油1.2亿吨,这原来是2010年的估计数。而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2004年原油产量大概是1.75亿吨左右。委员们呼吁,广东应发展太阳能成为可替代资源。广东每年晴天接近280~300天,太阳能十分丰富。应大力推广太阳能相关产品的运用,如太阳能热水器等
4、。“垃圾发电”也成为委员们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建议。垃圾焚烧发电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污染,被普遍认为是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环保方式。但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又缺乏配套政策,所以此项发电一直发展缓慢。目前,广东城市生活垃圾量非常巨大,以填埋方式处理又受土地的制约,还可能第二次污染。因此,寻求焚烧垃圾发电的方式是一条值得考虑的途径。政协委员盛南方说,目前广东正从单个企业、企业群和社会整体3个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3年至今,已有22家企业被命名为“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其清洁生产的投入合计达37277.
5、5万元。然而委员们认为,清洁生产的推广力度还远远不够。山西吃资源老本的路不能再走了◆新华社记者王坤“煤炭资源再多,也有挖完的一天;不计环境代价,我们发展的步伐不会走远。”山西省省长张宝顺在山西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表示,能源重化工大省山西将以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经过努力,山西省初步实现“产值增、浪费减,效益升、污染降”的预期目标。山西省副省长牛仁亮运用一组数字表明:与1999年相比,山西省GDP总值大致翻一番,财政收入翻两番还多,但水污染与大气污染指标下降10%以上。煤炭资源回收率达40%,机
6、焦比例比重占到81%。全省工业固体废渣综合利用量达到当年产生量的45%,规模以上万元产值取水量较2003年下降约两个百分点。素有“中国鲁尔”之称的山西省,去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42亿元,财政收入连破400亿和500亿元两个大关,达到533.5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大步前移。山西省政府表示,经济发展创下近20年来最好的水平。但经济高速增长也带来一些不可回避的矛盾。山西省原煤产量去年已经突破5亿吨,但煤炭总体资源回收率偏低,资源损耗较大。“照这个速度,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在几十年后就面临枯竭问
7、题。”山西省发展改革委的一位负责人不无忧虑地说。同时由资源采掘和焦化、冶金、化肥、建材业带来的地面沉降塌陷、地下水严重流失、固体废物和空气污染物增加等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山西可持续发展难以摆脱的阴影。“山西要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发展循环经济中求发展。”张宝顺指出了山西省未来的努力方向。为此,山西将实行高耗能、高污染、高物耗设备和产品的淘汰制度,对重点资源开发区实施强制性保护,从经济制度、市场机制、产业改革等方面推进循环经济。北京构建节约型的理想社会◆新华社记者王蔚王文韬解决资
8、源约束矛盾,归根结底要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北京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北京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王岐山说,北京将切实扭转经济发展重外延轻内涵、重增量轻存量、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重引资轻服务等问题,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北京将坚持最严格的土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完成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土地利用和供应计划,推行土地储备和开发,节约和集约用地,新上项目优先利用存量土地。同时,北京将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充分运用水价机
9、制,推广节水器具,万元生产总值水耗下降9%。建设亦庄节水示范区。加快继续推进平房区用水、用电一户一表改造。北京市还将在城区新建70公里再生水管线,推进园林绿化、道路降尘、景观用水、洗车等利用再生水工作,建设再生水灌区,使北京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王岐山强调,北京将严格执行新的建筑节能标准,制定节约型居住区指标并开展试点工作。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广资源节约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器具。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节约意识。探索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规划,加快制定实施产业用地、水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